首頁>科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類已經不滿足於地球這一角,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宇宙!無論是科學家的研究還是對天文學的普通好奇心的探索,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在宇宙中找到一顆與地球一樣適合人類生命的行星。

雖然我們出生在地球上,但伴隨著工業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以及星際災難的威脅,以及世界人口和資源消耗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他們應該提前做好星際遷徙的準備。

經過多年對宇宙的研究,科學家們利用天文望遠鏡和其他天文儀器發現了許多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在宇宙中的恆星。這些恆星與它們自己的恆星之間的距離適中,而且它們的大氣層也很厚。從觀察來看,它們與地球環境非常相似。

所以科學家認為,未來人類只需要用一些手段對這些恆星的大氣或其他生命進行微調,就可以得到一個非常舒適的生存環境。

但思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這些宜居恆星距離地球也有幾十光年,甚至幾千光年。這樣的距離無疑是當前人類科學技術水平不可逾越的自然屏障。

這三顆行星都適合人類居住,但從自身環境來看,金星幾乎是不可能的。由於金星特殊的大氣層,它的表面溫度在幾百攝氏度是正常的,而且有許多酸性物質。

在這種環境下,人類發射的探測器不能持續幾十分鐘,更不用說脆弱的人體了,所以目前改造金星是沒有希望的,所以科學家把目標放在了火星上。

根據目前對火星的認識,雖然火星的表面環境不能讓人們直接生活在火星上,但它是太陽系中最容易轉化為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火星之所以最容易被“改造”,是因為它有許多與地球非常相似的特徵,地球日是24小時。火星上的一天只比地球上多一點。24小時39分鐘。人類完全可以適應這種時差。

最重要的是,2015年,美國宇航局宣佈在火星上發現液態水,去年7月,法國科學家宣佈發現液態湖泊的蹤跡,這對人類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畢竟,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水。

火星上有一層稀薄的大氣層,這也為人類隨後的轉變提供了可能。未來一旦轉化成功,火星將成為一顆白天赤道溫度為20-30度、夜晚不極端寒冷的行星。

為了對火星有更詳細、更深入的了解,科學家們向火星發射了許多火星探測器。

但相信很多人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阿波羅計劃期間,許多月球土壤是從月球帶回進行科學研究的,但為什麼我們只看到探測器登陸火星,卻沒有將一些火星土壤送回地球進行研究?

事實上,火星土壤沒有帶回地球進行研究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地方有5500萬公里。探測器要走這麼長的距離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這意味著,從火星帶回一些土壤實際上是一項非常“不划算”的工作,因此沒有一個國家會花大力氣研究火星探測器,使其能夠往返並帶回土壤。

相比之下,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只有38.4萬公里,僅為火星與地球距離的137倍左右。

不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的主要原因是火星是“可居住的”。因為有很多證據表明火星表面甚至土壤中都有液態水的痕跡,大氣中也有大量的甲烷,這意味著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由於火星和地球有著完全不同的自然環境,在火星上出生的生命很可能含有一些人類從未接觸過的病毒、細菌和微生物。

要知道它們能在火星上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生存,它們的生命力必須非常頑強。如果把含有這些未知病毒、細菌和微生物的土壤帶回地球,面對更適合生命活動的地球,它們可能會發生變異,從而具有破壞地球生態環境、威脅地球生命的能力,甚至可能帶來一些未知疾病,不管後果如何,人類目前都無法承受。

我們不會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不僅是土壤。目前,科學界普遍存在不回收任何天體探測器(月球除外)的做法,一方面控制技術和成本,另一方面防止未知生命的威脅。

在一些可能在這裡看到它的朋友心中,還有一個問題:月球土壤為什麼能返回地球?事實上,除了上述較低的成本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月球不具備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因此月球土壤中一定沒有未知的病毒、細菌和微生物。如果對地球上的生物沒有任何影響,它肯定會被帶回地球。

總的來說,人類移居火星有許多障礙。但幸運的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有很大的可能克服這些困難,正式開啟宇宙殖民之旅。

你認為火星土壤中可能有未知生命嗎?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再添一篇!浙大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線上發表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