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地球,隕石坑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成金屬氫;由金屬氫聚合的二氧化矽在高溫、高壓下形成了石英或者衍生為矽氧四面體和矽酸鹽——雲母與長石等等。這些熔融的礦物隨衝擊波運動於中生代的原始地表之上,導致逆掩和順推。逆掩的物質形成花崗岩等等,順推的物質形成流紋岩等等。這種以小行星撞擊形成的隕石坑或斷層為中心對稱的地質構造,決定了流紋岩只能存在於大陸邊緣或海洋中的個別島嶼上。但是在複雜的白堊紀隕石坑裡,小行星的衝擊波對沖時,花崗岩與流紋岩會產生重疊,甚至二者無明顯的界限。例如:杭州西湖的西北方50公里外的莫干山就是花崗岩與流紋岩的組合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