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智慧解讀大自然的奧秘
(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上冊《天地自然》)
(接上篇)
4.太陽系角動量分佈異常問題
觀測事實表明,在太陽系內,太陽本身質量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7%,角動量只佔0.73%;而其他九大行星及所有衛星、彗星、小行星等總共只佔太陽系總質量的0.13%,但它們的角動量卻佔99.27%。天文學把這個奇特現象稱為太陽系角動量分佈異常問題。
當我們認識到,行星之所以圍繞太陽運轉,是由於太陽整體磁場的洛倫茲力引發的帶電的行星迴旋共振導致的,太陽系 “角動量分佈異常”的困難問題就水落石出了。
研究發現,自然界的龍捲風、颱風都是帶電粒子的迴旋共振導致的,颱風中心叫作“颱風眼”的地方和龍捲風中心氣流很平穩。太陽與行星之間的迴旋共振同樣會出現中心(太陽)較穩(旋轉較慢)即角動量較小的現象。因此太陽自轉週期長達29.5天,這就使它本身並不具有很大角動量。但受迴旋共振效應控制的行星及其衛星,則會以較高的速度公轉和自轉,因而佔據了較大角動量。
由於行星帶電量較小,與衛星的迴旋共振效應較小,因此衛星系統基本上不存在角動量分佈異常。地月系是衛星系統中較特殊的,月球軌道角動量也只是地球自轉角動量的五倍多。其他衛星系統中,都是中心體(行星)的質量大,角動量也大,而且比繞轉體(衛星)大得多。正是由於行星電場不夠強大,它與衛星的迴旋共振效應也不夠強大,因而不存在角動量分佈“異常”。而月球的軌道角動量之所以比地球自轉角動量大五倍多,可能與地磁場較強,因而月球的迴旋共振效應更強有關。
5.虛妄的暗物質
作為天文學的未解之謎之一,所謂“暗物質”一直在困擾著天文學家們。關於“暗物質”的存在,起因於這樣一個觀測事實:1933年,瑞士天文學家茨維基發現,室女系星團諸星系的質量與根據其運動速度求出的質量相差很遠,出現了“質量短缺”。於是人們據此推測,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暗物質。有人認為,宇宙中的物質大約90%以上都是暗物質。
但是,經歷了數十年的艱苦觀測,動用了所有最先進的觀測手段,“暗物質”卻依舊不見蹤影。
很明顯,存在暗物質的結論是在人們未考慮天體迴旋共振效應和宇宙電場對天體中的荷電粒子的加速作用的情況下得出的。一旦考慮到這些因素,可能就不需要再找出更多的物質(的引力)來解釋星系的“超速運動”。室女系星團諸星系的異常加速運動,可能表明它受到的迴旋共振作用較強或處在一個異常強大的宇宙電場之中。當人類單純地從引力的角度,而沒有從電磁力和共振角度認識天體的運動時,難免得出片面的結論。所以,這個在片面的認識基礎上推測出來的“暗物質”可能壓根就不存在——難怪科學家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它。不是宇宙丟失了“質量”,而是人類丟失了“迴旋共振”和“宇宙電場”這些概念。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