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如果透過AI技術可以讓你見到你想見的人並與你互動,你願意嗎?

在一部名叫《遇見你》的紀錄片中,一位韓國媽媽如願以償地在模擬的場景中見到了早逝的小女兒,還和她在“天堂”一起慶祝生日。這是一個韓國團隊以AR技術實現一位母親夙願的故事。如此高的還原度,讓這個影片4天時間就獲得了800多萬的播放量。

也許在未來,AI能夠讓你見到任何想遇到的人。但問題是,這種“永生”是正確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樣一個系統會是什麼樣的呢?

模擬大腦,AI將成為那個TA

想要實現“數字復活”,就必須先模擬物件的思想,因此AI模擬大腦是必須的一關。1956年,在新罕布什爾州達特茅斯學院的一次小型會議上,各位AI界的開山鼻祖們,就提出了“AI模擬人腦”的總結。因此之後,世界各地都開始了實驗。

在2013年,由歐盟牽頭、包括26個國家超過了100個合作機構參與的“人類腦計劃”將重點放在“如何透過超級計算機技術來模擬人腦功能,以期實現人工智慧”。

在推理能力上,AI深度學習展現了足夠強大的進步。一種是判別事物。比如找出垃圾郵件或攻擊性語言,或是從影象、影片中識別出某種特殊物體等。另一個是透過訓練好的模型,產生出符合該模型描述的資料。比如AI換臉、語音助手等等。得益於商業應用,我們今天提到AI早已不再是恐慌、超越人類的恐怖未來了。

另一種方式的“永生”

隨著AI模擬人腦的發展,未來那些只能出現在影視劇裡出現的情節,就慢慢有了實現的可能。而美國洛杉磯一家公司則進一步提出了一個新概念——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將人類“永生”。

而俄羅斯一家AI公司的CEO將她好友羅曼所有的照片、新聞標題和上千條SMS簡訊輸入一個神經網路中,創造出一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許多認識羅曼的人都說這個機器人說話的風格就和他本人一樣。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假的,但AI製造出來的虛擬人物還是讓人潸然淚下。

技術的阻礙,倫理的不容

目前的超級計算機效能達到了每秒千萬億次浮點運算,足夠在細胞水平上模擬大鼠大腦中的2億個神經元,但對於包含近千億個神經元的人類大腦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就算把“深藍”“神威太湖之光”等超級計算機加在一起也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模擬整個人類大腦,需要效能達到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級的超級計算機,而即便如此,要想在分子水平上模擬人類大腦依然遙不可及。即使當模擬技術發展的十分完善,人們又真的能夠容忍這一技術的存在嗎?說到底這種“永生”不過是一種技術層面的欺騙。

輕鬆點說,也許一款能聊以慰藉的普通AI聊天軟體更加現實。Replika就是這樣一個AI伴侶,它會透過詢問你的觀點看法,主動設計一些話題引導你的答覆。其目標是創造一個無比近似真人的數字化身,你和Replika聊天的次數越多,它聽起來就越像你。也許這才是“AI For Good”正確的方向。

12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克服引力,飛向太空:圓周運動與向心力,萬有引力常量與宇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