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黃榮輝

黃榮輝於1942年8月17日生於福建惠安。氣象學家。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1968年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畢業。 1983年獲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從觀測事實、動力理論和多層數值模式,對大氣中準定常行星波形成、傳播和異常機理進行研究,提出了準定常行星波在球面三維大氣中傳播的理論,證明了球面大氣行星波波作用守恆;與Nitta同時發現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狀態及暖池上空對流活動對東亞夏季大氣環流與氣候異常起著重要作用,提出了影響中國夏季氣候的大氣環流的遙相關型及其理論。後來致力於亞洲季風與ENSO迴圈相互作用的研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黃榮輝的家庭非常窮苦,父親靠給人家當僱工或長工來養活全家。解放前,祖祖輩輩都沒有上過學。解放後,家裡分得土地,他才上學。沒有錢交伙食費,他每星期必須自己從家中挑幾十斤白薯和柴草步行約二十公里到學校。再冷的冬天也只穿兩件破爛的冬衣,直到高中畢業前,還沒穿過一雙買的鞋。一雙木拖鞋伴他度過了中學時代。他與一位同窗好友合蓋一床被子,上學用的文具只有靠有時幫助經濟富裕家庭的子弟背書得一點勞務費來購買。生活的艱辛激勵他勤奮讀書,從小學到高中,他一直保持的優異的成績。

195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他是帶著家裡唯一的一條被子,第一次穿著買來的鞋邁入北大這一引導他認識現代科學的大門。學校給他最高的助學金,還有冬衣和夏衣,有關領導還經常問寒問暖。這使他暗下決心: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報答黨和人民對自己的培養。就是這樣一個純樸的信念使他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

在北大地球物理系,黃榮輝學的是大氣動力學專業。1965年,從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畢業後,黃榮輝考入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成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在葉篤正教授指導下從事大氣動力學研究,是葉教授的開門弟子。他參加了中國衛星氣象學的研究,從此步入大氣科學的研究旅途。

作為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黃榮輝被派遣到日本東京大學地球物理科學系留學,在國際著名大氣動力學家、數值預報專家岸保勘三郎教授的指導下從事大氣動力學的研究。岸保勘三郎教授的研究室歷史悠久,裝置先進,圖書資料充足,並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曾培養了許多國際上著名的大氣動力學研究人員。黃榮輝根據多年的研究積累,他選擇了既是當時國際大氣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又是十分困難的研究課題——行星波動力學。這是一個關係到兩週以上大氣環流和短期氣候變化的關鍵性動力學研究課題。為了儘量利用東京大學先進的計算機來研究這個動力學問題,他每天早出晚歸,工作達14小時以上。他從觀測事實出發,應用波在緩變媒質中傳播的理論,設計了一個34層數值模式。黃榮輝利用這個模式研究了地球大氣準定常行星波在三維空間傳播的兩支波導理論,並正確地證明了球面斜壓大氣中波作用守恆定理。他在這些研究領域的著作已廣泛地被國際學者所引用,並獲得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獎。

回國後,黃榮輝一方面把他所從事的行星波動力學研究繼續下去,為發展我國短期氣候變化的研究與預測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在研究生院開設當代大氣動力學課程,培養了一批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生,黃榮輝覺得,這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為了把行星波理論應用到我國旱澇方面的災害預防和東亞大氣環流與短期氣候變化機制的研究上,黃榮輝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休息。為此他的學生曾和他開玩笑道:“黃老師,您這樣生活有什麼意思?”黃院士總是說,搞科學你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一定要把它看成是一種興趣。有了興趣你才能克服一切困難,你才能做出成績來。 

黃榮輝的業餘生活也充滿了“科學味”。他是個“金庸迷”,並認定看武俠小說跟工作有關係:“看這些,我可以鬆懈一下腦筋,但這是次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對我工作的啟發。你看見小說裡一個很好的俠士經歷了一番周折,已經是死定了,卻會因為某種際遇一下子從困境中出來了,就是絕路逢生。這個東西對我很有啟發。做研究工作的時候,常常想了半天,覺得不行了,不行了,然後忽然一下子想法就出來了,這個也是絕路逢生。”這個小小的故事,小小的愛好,正體現了黃榮輝的科學品質。

他曾說:“我是由一個放牛娃成長為一名中科院院士的,我做的一些事情主要是黨多年教育的結果,再就是個人的努力。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有理想,不是為了謀生。對名譽我看得很淡,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精神,要為科學發展紮紮實實做點貢獻,為國家為人民解決一點實際問題。”

12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雷傑納隆科學獎決賽 長島1實驗室2華生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