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進入太空,從此實現了人類的第一次飛離地球,可那已經是59年前的事了,也許有人會因此而產生那麼一個疑問,人類什麼時候才能飛出太陽系呢?

說到飛出太陽系,也許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1977年9月發射升空的旅行者1號已於2012年8月離開了太陽系的訊息,這不是說明了人類早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了嗎?

如果說人類早已經飛離了太陽系,事實上,十個人中肯定就有九個是沒辦法接受的。

因為在我們很多人心裡預設的太陽系範圍並不是太陽風所吹到的邊界,而是太陽引力所能控制的範圍。

也就是在奧爾特星雲的外邊緣的範圍,據估計,這個邊緣距太陽就有長達1光年的距離,也即是94600億公里之遠,而旅行者1號呢?它飛了42年也只不過飛了211億公里而已呢。

當然,就以前乃至是現在的技術而言,由於飛船承載能源的問題而導致飛船的速度受到限制,而現在人類造的飛船每秒可飛出73公里的距離,這速度看起來雖然已經很快了,可要放放到廣闊的宇宙空間中,這無疑就像是一隻蟎蟲從枕頭的一邊爬到另一邊一樣,除非有外部的風或者是抖動枕頭的力量幫助,否則它到死都不可能依靠自己來完成得了的。

目前在宇宙中的人類就如同在枕頭上的蟎蟲一樣,自身能活著離開的範圍是極小的,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代表人類的飛行器可以在幾百萬年後離開太陽系,但要是承載活人的那種,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人類要實現活著離開太陽系的可能,就目前來看主要有兩條思路,一條是提高飛船能源驅動的等級,而另一條則是依靠時空曲率來被動的前進,也即是所謂的曲率飛船。

不過說實話,曲率飛船太科幻了,也許它確實存在,但在目前已知的理論科學基礎上,不說未來的人類文明了,就算是對大神級的文明來說,它能被造出來的可能幾乎是為零的。

因為改變時空曲率並不屬於什麼科學技術上的範疇,而僅僅只是一個品質問題而已,沒有產生足夠明顯壓縮空間的品質,再高的科技實力也是白搭。

所以說,人類要飛出太陽系,最靠譜的還是得依靠能源來進行驅動。

目前,太空飛船的驅動使用的還是化學能,這種驅動方式肯定不是未來,而要成為未來驅動力的,只有利用到原子層面上的能量,也即是核聚變或者核裂變。

核聚變所產生的品質損失要比核裂變的大,能量轉化率也會更高,而且也更安全,所以核聚變才是核聚變動力驅動的未來。

但其實核聚變0.5%左右的能量轉化率所帶出的能源驅動依舊是難以滿足人類飛出太陽系的需求的。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正反物質的湮滅所造成的100%的品質損失才是未來人類能活著離開太陽系的未來能源驅動,也才有可能讓人類在幾十年,甚至只是十幾年的時間內活著離開太陽系。

即便是人類未來擁有著能接近理論的最理想的速度,然後活著離開太陽系也僅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但要飛出去後達到另一個落腳點,也即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那裡,那至少也需要上百年的時間了吧。

依照生命科學的理論來看,即便是未來,人類也無法實現永生,頂多是將平均壽命延長到一百二三十年而已。

以這樣的飛船航行時間,以這樣的人類壽命來看,有誰願意用自己一生的時間來執行這個有去無回的偉大使命呢?

不過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定,畢竟萬一到那時候會出現人類倫理道德上的嚴重缺失,然後出現完全被工具化的人類計劃呢?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品質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