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技書摘 | 《人類未來》· 生物技術

相比於早期技術,新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能以更可接受的方式修改基因序列。 CRISPRCas9可以對DNA序列進行微小的修改,抑制(或改變)受損基因的表達。

但它並沒有“跨越物種屏障”在人類身上,基因編輯被用於最良性和最無爭議的方面,被用來去除導致特定疾病的單一基因。

體外受精(IVF)提供了一種比 CRISPR /Cas9侵害性更小的方式來清除有害基因。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透過激素治療誘導排卵,獲得卵細胞,進行體外受精,並使之發育到早期階段,隨後測試每個胚胎中的細胞,檢查是否存在不良基因,然後選擇一個沒有不良基因的胎,植入體內,進行正常懷孕過程。

目前還有另一種技術能夠替換特定種類的缺陷基因。某些遺傳物質存在於一種被稱為線粒體的細胞器中,它與細胞核是相互獨立的。如果某個有缺陷的基因位於線粒體中,就可以用另一位女性的線粒體來替換它,從而產生三親嬰兒”。

2015年,英國議會將這項技術合法化。下一步將是對細胞核中的DNA進行基因編輯。

在公眾的心目中,同樣是人工醫療干預,去除有害的內容與提供上述類似的“增強”技術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絕大多數特徵(身高、智力等),都是由許多基因共同決定的。只有掌握了數以百萬計的人類DNA資料,才有可能確定基因的相關組合(使用人工智慧輔助模式識別系統)。

要不了多久,這一知識便可以用於IVF的胚胎選擇。但修改或重新設計基因組則是一個更為通遠的(自然也是更危險和更可疑的)前景。當然不必等到那個時候,只要人們可以根據處方對DNA進行測序一“設計嬰兒”,想象便會成為可能(注意這個片語)。

有趣的是,目前還不清楚父母會對“增強”(而不是應用更加可靠的單基因編輯技術,消除特定疾病或殘疾的潛在風險)孩子抱有多大的期望。

20世紀80年代,加利福尼亞建立了生殖選擇儲存庫,目的是啟動“設計嬰兒”的概念。它是一個精子銀行,也被稱為諾貝爾獎精子銀行,因為它只接收¨精英”捐贈者,包括威廉·肖克利,他是品體管的共同發明者和諾貝爾獎得上,後來因為支援優生學而聲名狼藉。他驚訝於大部分人對於“設計要兒”沒什麼需求,而絕大多數人對此都很欣慰。

醫學與外科學取得的進展,以及可以滿懷信心期待的未來幾十年中能夠出現的進步,將被讚美為純粹的恩賜。但它們也會化解某些倫理問題,特別是它們將會使生命最初和最後階段所面臨的困境變得更加尖銳。

當生活質量和預後情況降到某個界限之下時,許多人會放棄醫治,選擇單純的姑息療法。我們懼怕在晚期老年痴呆中堅持多年,這樣既浪費資源,又消耗他人的同情。

同樣地,人們也必定會質疑,挽救極早早產兒或先天受損要兒是否真有必要。

20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啊!一天變短了——地球自轉去年變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