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斯蒂芬·威廉·霍金-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學家!

在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身上,被貼上了許多耀眼的標籤,比如身殘志堅和著名物理學家。然而,這位科學家身上最讓普通福斯著迷的就是各種預言,而並非他那些本應舉世矚目的科學研究。甚至,霍金還被一些人稱為驚世駭俗的預言家,從此,包括各種無厘頭的預言之前,都總是被冠以霍金之名。

當然了,霍金他老人家還在世的時候,當然沒有時間發表這麼多的預言,何況諸多傳言還與他所擅長的領域完全不搭邊。什麼地球會被外星人攻陷,不過是許多人利用了霍金所謂的“預言家”身份進行了杜撰,從而吸引福斯的注意力罷了。事實上,從可靠的資訊來源來看,在霍金曾公開表態的各種預言中,的確有兩個都涉及到未來人類可能滅亡的原因。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其中一個是關於全球變暖會讓地球變成火球,這一猜測基本符合事實。而另一個預言人工智慧會消滅現代人類,則言過其實了。那麼,人類在地球上剩下的時間,真的已經不到200年了嗎?霍金是不是提前知道了什麼?

霍金預言-地球變火球,數百年後的地球就是現在的金星?

首先,從天體的演化規律來說,位於太陽系中的行星、包括太陽自己都在不停的發生變化,不僅天體的位置正在發生細微改變,天體所處的演化階段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遞進。我們的母恆星太陽將在數十億年後步入紅巨星階段,那時的地球能夠不被太陽直接吞噬就實屬萬幸,更別說這顆星球上還能不能讓生命生存下來。

也就是說,即便地球在之後的時間裡沒有遭受來自太空的不明物體撞擊,地球生命也沒有遭遇所謂的大滅絕事件,但地球遲早都會變得不再宜居,這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而我們的地球就位於金星和火星之間,之所以科學家們更關注火星生命,就是因為當太陽系內的可居住位置發生改變之後:

現在的地球就可能變成像金星一樣的高溫星球,而目前寒冷而乾燥的火星則有可能演變成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事實上,霍金說的地球在數百年之後會變火球,則主要是從能源消耗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角度來說的。對於當下社會來說,全球變暖的確是一個變得越來越迫切的問題,厄爾尼諾現象也在近年來變得更加頻發:

不管是近期引起福斯關注焦點的北極甲烷大爆發和北極凍土下的古老病毒可能會復活,還是南極部分割槽域冰層上出現的血紅色雪,其實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只不過前者是變暖所導致的結果,而後者則體現了變暖還會在之後的時間裡變得更劇烈。

當然,地球上的資源和地球氣候到底還能讓人類存活多少年,這取決於很多複雜的因素,比如,人類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控制,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地球上剩餘的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體量到底有多少,以及未來世界人口總數量的走向等。

雖然,200年並不代表是最接近正確答案的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200年之後的人類會面對的生存問題,將會比現在嚴峻得多。

霍金預言-人工智慧取代人類,人類進化的速度不及機器優化自己更快?

在霍金看來,短期內研發出來的這些人工智慧,的確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為人類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之處。但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人類首先將面臨的就是自己的價值變得不確定,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它們而失去養家餬口的本錢。大量的勞動力會被強制退下,而他們的生存又該如何維繫?

而霍金認為更怕的地方就在於:人類從森林古猿進化到現代人類,足足耗費了幾百萬年的時間。雖然這對於地球46億年的歷史來說微不足道,卻是人類時間尺度上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也就是說,人類所擁有的現代文明,完全是建立在自身的整個進化過程之上。

但是,那些冰冷的人工智慧機器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物生命,不僅省去了人類活著需要的各種必要條件,更能夠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優化、甚至重新設計出更好的自己。那麼,人工智慧這個新生事物,真的如霍金認為的這樣像洪水猛獸一般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首先,人工智慧的所有功能,原本就都是被它的設計者所賦予,而地球上的基礎設施也是在人力的維持下才得以正常執行。就我們目前的人工智慧水平而言,別說讓它們反客為主讓人類滅亡,距離勞動力的徹底解放都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而且,傳統的體力勞動方式,終將會被智力勞動所取代。時代在不停地向前進步,而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同樣也需要與時俱進。相信出生在21世紀的孩子們,與父輩、乃至爺爺奶奶輩的生活和教育環境都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年人感嘆,現在的孩子真的太聰明了,小小年紀都懂很多東西。

其實,這就是人類基因最厲害的地方,我們的發展完全因周圍的環境而截然不同,這不僅是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便人工智慧所設計出的機器能夠實現自我優化,或者自我創造,那也是在按照人類設定好的邏輯在進行。機器人的晶片和人類的大腦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只會執行指令,而另一個則具有無限的創造力。

霍金預言人類的未來,到底是警告、還是提醒?

關於霍金的這兩條與人類滅亡有關的預言,地球因為溫度過高變成一顆火球,的確是一件早晚都會發生的事實。這是太陽系各天體經過漫長的演化歷程之後,終將會走向自己的生命盡頭,而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則會讓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進一步加快。

但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那一天,則幾乎沒有演變為現實的可能。人類是可以脫離人工智慧正常生活的,但那些人類研發出來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或其他裝置,則無法長時間離開人類永遠地執行下去。這也是為什麼說霍金關於人工智慧的擔憂,明顯言過其實了。如果說人工智慧會對未來的人類帶來巨大威脅,那麼,這些被威脅的人一定是註定要被時代淘汰的落後者。

既然地球遲早都會成為一顆不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那麼,我們目前的主要目標就是尋找下一顆能讓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目前,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利用現有技術,已經確定了數千顆系外行星存在的證據,並對它們的基本星體特徵有所掌握。在之後的時間裡,我們不僅要確定太陽系之內的火星是否依然還有微生物存活,更要將搜尋行星的目標範圍擴到整個宇宙空間,以便人類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另一個對已知生命友好的地外行星。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為什麼找不到外星智慧生命?科學家大膽總結出六點,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