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南師範大學“青年拔尖人才”,半導體科學技術研究院江豐研究員課題組在硒化銻(Sb2Se3)太陽光分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環境科學和催化技術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影響因子:16.683) 線上發表題為“CdxZn1-xS/Sb2Se3 thin film photocathode for efficient solar water splitting” 的學術論文。江豐研究員是論文獨立通訊作者,江豐研究員課題組2019級碩士研究生李豔是論文第一作者。
氫氣是一種便於儲存和運輸清潔能源,與傳統的化石燃料相比,氫氣對環境更加友好。在多種制氫技術中,直接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是一種低成本,可持續且清潔的獲取氫能的方法。二元化合物半導體Sb2Se3因為其組成元素價格低廉且無毒環保,光學帶隙接近1.2eV,被普遍認為是非常理想的太陽能析氫光電極材料。
在這項工作中,江豐研究員課題組首次使用CdxZn1-xS作為緩衝層成功製備了高效Sb2Se3析氫光陰極。在0 VRHE時, Pt/CdxZn1-xS/Sb2Se3 裝置光電流密度高達17.5 mA cm -2,太陽能析氫效率(HC-STH)達2.19%。此外還與BiVO4光陽極結合進一步製備了 CoPi/BiVO4-Pt/CdxZn1-xS/Sb2Se3 串聯電極體系實現無偏壓太陽光全解水制氫/產氧。該研究為高效太陽能分解水產氫器件提供了新的研究和應用方向。
此外,江豐研究員課題組從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並驗證了Pt/TiO2複合微結構緩衝層具有明顯的表面等離子體效應(SPR),該種效應可以明顯增強四元化合物半導體銅鋅錫硫(CZTS)電極對太陽光的吸收效率,SPR效應引起的介面電場非常有利於CZTS光電極內部的光生電子傳輸至固/液介面參與析氫反應,從而增強CZTS光電極的太陽能析氫效率(HC-STH)至3.5%。該工作發表在《Chem. Eng. J. 》2020, 396, 125264. (影響因子:10.652),論文題目為: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ffect of a Pt-nano-particles-modified TiO2 nanoball overlayer enables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efficiency to 3.5% for a Cu2ZnSnS4-based thin film photocathode used for solar water splitting, 江豐研究員是論文的獨立通訊作者,江豐研究員課題組2018級碩士研究生李林濤是論文第一作者。
江豐研究員自2017年3月入職華南師範大學以來,連續取得多項代表性成果,以獨立通訊作者身份在多個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一系列研究論文,華南師範大學均為論文的第一且獨立通訊單位。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633732031289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031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