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雖然還沒有吃上“飛碟”這種“豬肉”,但是有幸看到過飛碟的短暫現身,遍佈世界各地的目擊報告,從古至今的無數次記載,向人們大概描繪了飛碟們的大致樣子和特性,通常為碟狀,圓盤形或長條形,也有其他不規則形狀的,具有極速飛行、空中懸停、突然轉向、發出強光、擺脫地球引力、不受慣性影響等等人類飛行器所不具有的能力,很顯然,人類目前的技術是造不出來這種東西的,只能依靠現有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去推測他們是怎麼造出來的。
在人類掌握的飛行技術中,在大氣層內飛行的設計必須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假設動力仍是現有的螺旋槳或噴氣推進,那麼碟形外形不具有任何合理性和優勢,用在直升機上倒是可以,但那也絕不是靠這個碟形外形飛起來的,還得另有一副大旋翼。在將螺槳或噴氣發動機特殊化,搞成涵道螺旋槳或風扇後,可以提供包括垂直起降在內的向量推力,可用於碟形飛行器,但它的飛行效能也與這個碟形毫無關係,而且能耗很高,有效載荷很低,碟形外形還會增加大量操控上的難度。
若以很多臺火箭發動機提供向量推力,現有技術能使任何物體具有三維空間任意方向的飛行能力,而且不限於大氣層內,這當然也能把外形搞成碟形,但這時碟形也與飛行效能基本無關。或者說此時其外形變得很不重要,是個石頭也能飛。在沒有空氣阻力的大氣層外更是如此。
其實,人類一直在研製飛碟,這是真的。以前媒體上還報道過相關事例。但是,這些飛碟的技術,都不算高大上,其實就是利用高壓風扇做升空動力而已。說白了,這些飛碟就是氣墊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超越性質的技術含量。真正的飛碟,要有高強的動力能源,要有超級的機動性。動力能源,這個很重要。目前,核聚變發動機還在研發階段,以後美國宇航員執行登陸火星的任務,就要使用這種發動機。預計在未來20年內,核聚變發動機還不能投入實際使用。如果可以弄清楚萬有引力和其它三大力的原理,則可以研發“反重力發動機”。此外,飛碟的能源還可以是反物質,甚至是“零點能”。一點點的反物質,它蘊含的能量是核聚變的至少幾千倍,飛碟想要執行遠端飛行任務,沒有反物質做能源,幾乎是不可能的。至於“零點能”,目前還停留在理論階段。這是從狄拉克海里面索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