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很早就在地球上進化出來,最早或可追溯到42.8億年前,那時地球海洋才剛剛形成1.3億年。四十多億年後的今天,地球上生活著大約870萬個物種,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陸地上,另外四分之一生活在海洋中。
儘管在過去四十多億年裡,地球上一直生生不息,生命延續從未間斷,但現在地球上的生命其實只是地球過往所有生命的1%,其餘99%都已經消逝在地球漫長的演化史之中。
受到來自地球內部和外太空的影響,地球上時不時地就會來一次生物叢集滅絕,其中最嚴重的五起生物大滅絕事件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86%的物種消失距今4.5億年前,時值奧陶紀與志留紀之交,嚴重的冰河時期導致全球變冷,最終引發86%的物種走向滅絕。關於冰河期的起因,目前沒有定論。一種觀點認為,當時全球超級火山大規模噴發,導致大量塵埃進入大氣中,遮擋Sunny,從而讓全球變冷。
不過,也有科學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當時地球附近出現一顆極超新星,它產生的伽馬射線暴摧毀了地球臭氧層,導致致命輻射直達地表,生物大規模死亡。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75%的物種消失距今3.7億年前,時值泥盆紀晚期,生命不斷從海洋走向陸地。當時的陸地上進化出了大量的植物,它們的根系十分發達,可以深入到地下幾米的地方。這些植物的根攪動著大地,把大量的營養元素釋放到水中,引發藻類大規模繁殖。這會消耗掉水中的氧氣,最終使得海洋中的生物大規模滅絕。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96%的物種消失距今2.5億年前,時值二疊紀與三疊紀之交,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生物叢集滅絕事件,當時僅有4%的物種倖存下來。此次事件的起因可能是西伯利亞暗色巖火山大規模爆發,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由此導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和缺氧,硫化菌製造出大量劇毒的硫化氫氣體,最終引發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第四次物種大滅絕:80%的物種消失距今2億年前,時值三疊紀與侏羅紀之交,五分之四的物種走向滅絕。恐龍是這次滅絕事件中的主要受益者,當時偽鱷類等大型動物滅絕,恐龍才有機會成為主宰地球的物種。在隨後的上億年時間裡,恐龍主宰著地球,靈長類動物的祖先都是十分弱小的存在。關於此次事件的起因,科學家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線索。
第五次物種大滅絕:76%的物種消失距今6500萬年前,時值堊紀與第三紀之交,一顆直徑超過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進而引發全球氣候出現災難性變化,結果導致諸如非禽類恐龍等物種大規模滅絕。包括人類祖先在內的哺乳動物是這次滅絕事件中主要受益者,恐龍滅絕空出了大量的生態位,我們最終成了地球上的主宰物種。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未知自1.1萬年前起,地質時期進入了全新世。在此期間,可能已經有多達200萬個物種消失。由於人類活動,估計有100萬個物種可能會在未來數十年走向滅絕。另外,目前物種的滅絕速度要比地球過去平均滅絕速度快了數百倍。而且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1],地球可能將會開啟新一輪的物種大滅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全新世滅絕事件。
科學家發現,珊瑚正在表現出上一次物種大滅絕時的進化特徵,例如,它們開始朝深海棲居(水深超過100米),並且減少大規模聚集生長,這似乎是在為可能到來的滅絕做準備。珊瑚十分敏感,它們是生態系統的風向標,這些海洋生物可能已經敲響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警鐘。
參考文獻[1] Gal Dishon, Michal Grossowicz, Michael Krom, et al., Evolutionary Traits that Enable Scleractinian Corals to Survive Mass Extinction Events,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 3903.
-
1 #
-
2 #
還是好好保護自己,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
3 #
構建可控生態刻不容緩!
我們還能活多久?十年?二十年?哎呀,真是心有不甘啊,就這樣迎來滅亡。我的孩子還很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