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從有人類文明的那一天開始就在不斷進行中了。古人對地球的各個區域進行探索,在不同地形上安營紮寨。之後又對地球上的資源進行勘探,將其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人類可以開始飛翔在天空的時候,終於也開始了對宇宙的勘探。

五十年前,人類第一次登陸上月球,當時無數人都守候在電視機面前觀看升空的畫面,這一刻被稱為是五十年來的第一項高光時刻,但是從此以後,人類再也沒有突破這一塊的航空成就。

很多人都對航空領域的空白期感到疑惑,為什麼在"阿波羅17"號登陸月球之後,再也沒有人登陸上去了呢?

“沒必要”登

對於這一點猜測,很多人認為是當前的航空技術不夠成熟,沒有人敢在技術不成熟不穩定的情況下登月,但是其實人類早就已經達到了登月的技術水平。

科技日新月異,很多科技都被運用在現代航天的事業上,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航天事業也在不斷地進步之中。例如人造衛星,今天的大小和以前的相比,還沒有其一個零件大小。運用在搭乘的火箭技術上,這種創新思維和新科技也讓火箭的荷載量變小,發射火箭的成本也變得更低。另外人造衛星的使用壽命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進步。

這些科技和進步不僅僅被用在航天航空上,同樣一些科技進步也被運用在百姓的生活中,例如GPS這項技術就是軍轉民技術,這項科技今天已經滲透到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不論是在出行、購物、外賣甚至連工作都有影響。所以在航天領域,這些年並不是沒有發展和變化,只是沒有進行航空的飛天專案而已,但是航空專案的任務並不只有這一項。

除此之外,沒有人再去登陸月球並不是技術不夠成熟。今天的航天技術,完全可以讓人上去短暫的進行一場旅行,但是沒有必要去做這件勞心費神的事情。

第一次登陸的時候,航天員在月球上正式著陸並且插上國旗。代表這裡已經是有人涉足過的區域,帶上月球上的礦物標本,帶回地球研究就足夠了。至於對月球其他地區的勘探任務,交給聰敏的機器人比讓宇航員親自去要好得多。

機器人不僅能夠長時間的進行重複工作,還具有操作簡單和經濟實惠的意義。機器人在宇宙不需要氧氣,沒有生命的危險。所以從人道主義和經濟方面考慮,在人類涉足過月球之後,派遣機器人上去做下一步的調查工作,可以降低發射的成本和人工成本。

宇航員和機器人都是去月球進行勘探,但是成本上是有很大的差別了。如果是搭載人登月,那麼需要起飛品質約3000噸,箭體直徑長達10米超重型火箭。但是派機器人上去的成本就截然不同了,只需要起飛品質為450噸,箭體直徑為3.35米的中型火箭。

之後機器人帶著採集的樣本回來,火箭的起飛品質也不會超過1000噸,芯級直徑也不會超過5米。

既然有這麼好的輕量替換方案,為什麼還要宇航員冒著生命危險上去呢?

下一個宇宙的目標

很多人以為以後的航天事業都不會再有所進展,但是其實人類只是擁有了更巨集偉的目標。在人類成功登陸月球之後,下一個登陸的目標就成為了距離地球比較近的火星。

雖然金星的距離更近,但是由於金星天然形成比較難以登陸的地表,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宇航員可能沒有辦法正常的登陸。而登陸火星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所以大家都將登陸火星作為下一個目標。

聽上去是利用最快的交通工具開啟一段旅程,但是其實宇宙中間的距離大得讓人難以想象。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所以距離比較近。去月球大概需要3到5天,往返一次大概在兩週之內。但是火星就截然不同了,前往火星需要250天左右,這個時間取決於出發的時間,出發時地球和火星的距離,所以最快也要200天,最慢也要300多天,而往返一次就要六百天的時間。

在停留的時候並不是隨時都可以出發,宇航員要通過計算,得出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時間視窗,才能夠用最合理的時間進行返航。

一次前往火星的任務就要兩年的時間,在此之前如何將足夠的燃料帶上去,如何準備充足的食物,如何保證飛行過程中飛船的安全,以及各種突發狀況下,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絕對是要比長達兩年的火星飛行旅程要更復雜的一項計劃。

除了要考慮飛行的成本,宇航員的培養也特別重要。要一個人在太空裡呆上兩年,這件事很少有人能夠堅持下來。從心理上到生理上都需要經受很大的考驗。

宇航員長時間需要處於微重力的環境下,在失重的環境下,他們的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上的環境不同,如何讓他們能夠在六百多天的飛行過程中,保證他們的身體安全也特別重要。

除此之外,宇航員只能在封閉的密閉倉中生活,兩年的時間都要像坐牢一樣呆在這麼狹隘的房間之中。很容易變得脾氣暴躁,並且會產生很多生理因素,造成心理問題。除此之外,在低地球軌道的空間站,軌道的高度不超過四百五十千米,這是因為範艾倫輻射帶的客觀存在所造成的。

地球磁場在造成引力的同時,也遮蔽了很多的宇宙射線,保證地球上的人不會受到輻射的干擾。但是在載人深空飛行的過程中,航天器並不能直接遮蔽這些高能的射線,所以宇航員多少會有影響。

所以基於成本控制和為宇航員著想的前提下,人類航天事業並不會在目前的狀況下將宇航員送往太空。可能這個時間還要等待幾年,但是終有一天人類也可以像之前在月球上插旗一樣,擁有在火星上插旗的輝煌時刻。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環境接近地球的超級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