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²,史上最出名的物理公式之一,揭示了物體所含能量與其自身品質的本質關聯,如果說愛因斯坦和相對論之所以有這麼大名聲,這個公式的貢獻得佔一半。
名聲大歸名聲大,有些朋友在仔細思考這個公式後有了這樣的疑惑:
質能方程揭示了能量與品質的關係,可為什麼在公式中的係數一定要是光速的平方呢?我知道光速是一個常數,但為什麼非要平方,而不是什麼立方之類的呢?
實際上這樣的疑惑並沒有什麼價值,甚至可以說是無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很簡單,如果你採用幾何單位制,那麼質能方程就直接變成了E=m,光速c連個影子都沒有出現,因為在幾何單位制中,光速c的值為1,利用這種單位制,使得質能方程的含義更加一目了然。
可能有些朋友又要反駁了,你轉化單位制只是取巧而已,從國際單位制到幾何單位制,雖然樣子變了,但少掉的光速只是化作另一種形式埋藏在公式裡,而現在我只想知道為什麼質能方程會出現光速,為什麼在國際單位制中還是以光速平方出現的?
既然如此,那麼只能用狹義相對論去解釋了,因為質能方程本身就是狹義相對論的推論之一,而光速這一物理量在狹義相對論中具有特殊地位,因為建立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礎之一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如此說來,如果要講的一清二楚,那我們相當於要講狹義相對論從頭開始推導才行,然而這顯然不適合在科普文章中出現,因此我們必須先找一個共同承認的認知基礎,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推導,這樣既不失嚴謹,也不會顯的過於繁雜。
那麼這個共同的認知基礎是什麼呢?沒錯,就是狹義相對論的質增效應,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其品質就變的越大(當然了,這樣的表述純粹是為了科普而言,不過我們也沒必要糾結,大概意思對即可)。
首先,我們得先承認質增效應是存在的,合理的,那麼在此基礎上我們對一個運動物體的動能進行推導,物體由靜止出發,利用動能是力與位移的乘積這一點,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
其中我們注意到,力在狹義相對論中的定義仍舊是動量對時間的求導,但這裡的動量不同於牛頓力學中的動量,因為品質不再是一個定量,而是變數(也就是質增效應的表現),在注意到這點之後,接下來的就是常規的數學推導了,最後得到了一個這樣的公式:物體動能=mc²-m0c²,其中m0代表物體靜止時的品質,m代表運動時的品質。
對於這樣的結論,我們首先會發現物體的動能公式變了,牛頓力學中是1/2mv²,而狹義相對論中則完全變樣了,不過在低速情況下,狹義相對論中的動能公式仍可以退化為牛頓力學形式;此外愛因斯坦還將mc²假設為物體運動時的總能量,m0c²稱之為靜止時的能量,至此質能方程就出現了。
當然了,最初愛因斯坦推導質能方程時並不是用的這個方法,而是利用一個發光體位於不同慣性系下的表現從而得出結論,下圖就是當年愛因斯坦提出質能方程的論文《物體的慣性是否取決於它的能量含量?》
如果單看這篇論文的話,有一些條件是看不懂的,因為這篇論文的內容實際上是承接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也就是後來被稱為狹義相對論的那篇論文),可以說是一篇補充性論文,但就是這篇簡短的補充性論文,卻提出了後來廣為流傳的質能方程。
現在就可以回答題目中的問題了,質能方程中為什麼會出現光速,為什麼又恰恰是光速的平方?因為這是數學推導的結果,追根溯源的話,那就是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礎——“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你對質能方程的一切疑惑和質疑,全部都來自你對“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的不理解(尤其是光速不變原理)。
退一步來講,對光速不變原理產生疑惑,實際上也是正常的,因為從常識的角度考慮,光速怎麼可能會不疊加呢?因為日常生活中運動物體的速度都是可以疊加的啊。但遺憾的是,不論從麥克斯韋方程還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光速在任意慣性系下都是一個定值,已經成為了我們不可爭辯的事實。
與其反對它,不如嘗試接受它,一旦以這樣的結論作為先提條件,我們會發現由此誕生的狹義相對論,為自然界中更多的物理現象提供了更好更合理的解釋,比如人類後來研究出的核武器,質能方程就是解釋了為什麼核武器能夠有如此巨大的能量釋放(注意一點,質能方程並不是核武器研製的理論基礎,僅僅是解釋了巨大能量的來源)。
總的來講,我們不必糾結為什麼是光速的平方,因為E=mc²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很自然的推論,理論所反映的只是宇宙的一組自然規律罷了,至於為什麼規律是這般模樣,這是一個科學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這樣不斷的問下去,最後都會歸結於宇宙到底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上去。
本篇文章的內容到此結束。
以後還會不斷更新精心準備的通俗科普長文!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