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兒童時代的我們總會想到這個問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在之後的時光可能都會將這個兒時的問題拋之腦後了。
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我們的宇宙源自於137億年前,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和引力無限大,時空扭曲率無限大的奇點的爆炸,也就是俗稱的大爆炸理論。——Big Bang
大爆炸發生後宇宙不斷地膨脹,溫度和密度也逐漸下降,溫度的逐步改變催生了原子、分子,然後複合了氣體。接著氣體凝聚成星雲,而星雲又形成了各種恆星及星系,浩瀚的銀河出現了!穿越浩瀚的星河,終於來到了人類在孤獨宇宙中唯一的家園——地球。
關於地月系統,目前人們最青睞的解釋是——大碰撞說(Giant impact hypothesis)。這種假設認為,大概在45億年前,地球與一顆和火星差不多大的天體,撞在了一起,而月球就是這一次碰撞殘留的碎片。當地球相對穩定下來後,生命開始出現。
我們都知道一個常識,生命來自於海洋。有種假說認為,早期的海洋中存在著一種包含各種有機分子的液體,他們管這個叫“原始湯”,而生命就是由當時遍佈地球的閃電,從“原始湯”中劈出來的,在進化的早期生命僅有一個細胞構成,比如,草履蟲。之後細胞開始分裂,更復雜的生命體由次出現。
在DNA的引導下,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得以有序地進行,但是這種有序也是存在誤差的,DNA的一次次誤差就形成了細胞的各種變異,生命開始向著不同的方向演化,於是各種各樣的生物出現,並通過基因的突變實現了物種進化。
約500萬年前人類祖先和黑猩猩祖先分道揚鑣,這裡,猿人的眼睛就象徵著理性的萌發,當猿人們學會如何儲存火種之後,吃熟食幫助他們大腦進一步的發展,於是他們學會了使用工具,學會了思考。如同兒時好奇的我們一樣,早在人類剛剛學會思考的那個年代,他們就已經開始仰望星空了,他們開始思索這浩瀚的宇宙和自己有什麼關聯。
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種思索從未間斷過,在文明的初期,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僅限於夜空中的漫漫星河。他們用自己的想象力將地上的萬物的命運和天上的星星聯絡在一起,為了更好地觀察這些星星的運轉,人們發明了星盤。最早的星盤來自於公元前200年的古希臘,不僅僅是天文學家會使用它噢,Nautilus們也會用它來判斷自己的大海上的位置,占星師則用它來預測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可見仰望星空並不屬於某個領域人士的專屬。
在依靠想象力探索宇宙這一方面,有幾個人能敵過達芬奇呢?達芬奇除了眾所周知的畫家身份以外,同時身兼天文學家、發明家等多重身份,等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探索這個未知的宇宙,比如《維特魯威人》就是他在思索人和宇宙的關係時留下的手稿。
他堅信“畫家的思想必須融入宇宙萬物的思想”,因此他嘗試將人體放入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圓中來追求人體和宇宙的和諧統一。從天文學家到占星師,從水手到藝術家,在一次次的猜測與假想之後,科技的發展,終於幫助人類“回到”了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空。
1957年,人類歷史上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號進入太空,1969年阿波羅11號第1次將人類送上了月球,1971年人類歷史上首個空間站禮炮1號發射升空。當我們終於開始嘗試走出地球,步入太空,告別了熟悉的家園,面前則是更加陌生的宇宙,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我們去征服,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們去探索,宇宙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在這個問題面前,我們當前的科學還是顯得太過渺小,但是猿人使用火把,並不是因為他能照亮整個黑夜。今天我們觀察宇宙,也並不是祈求它能夠一下子告訴自己世界的答案。火把能帶給猿人的是身邊可見的慰籍,而星座則提醒快節奏生活的我們,頭頂之上還有一個浩瀚的星河。
通過星座我們可以將我們的視線引向更廣闊的宇宙,看看天空上的星座,想想頭頂上的星河,這也正是我們想表達的,“我們都來自星塵,願星辰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