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經過一輪徹底的觀察,這顆被懷疑為“星際來客”的彗星已被正名。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說法,這顆彗星在起源上是“毫無異議”的星際訪客,現在它被命名為:2I/鮑裡索夫(Borisov)。
圖解:哈勃太空望遠鏡對2I/Borisov彗星延時拍攝的觀測圖片
此前,這顆彗星的臨時名稱是C/2019 Q4(鮑裡索夫)。C的意思是它是一顆雙曲線軌道的彗星,緊接著的是一串發現年份的字母數字程式碼,括號裡是彗星的名字——克里米亞業餘天文學家根納季·鮑裡索夫(Gennadiy Borisov),他用自己製造的望遠鏡發現了這顆彗星。
IAU給出的新名稱是簡化版。在2I中,“I”代表“星際”,2是指繼2017年10月發現的“奧陌陌('Oumuamua)”之後,第二個被發現的星際物體。
“在這種情況下,IAU決定遵循以發現者命名彗星天體的傳統,因此該天體被命名為2I/Borisov。”IAU表示。
天文學家們不僅忙著給這顆彗星“貼上標籤”,他們還對這顆彗星展開了激烈的研究,試圖找到關於它更多的資訊。
根據觀測和分析,這顆彗星在到達其最近的接近點(近日點),屆時它距離了太陽3億公里(1.9億英里)。這大約是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兩倍。
綠線顯示了2I/鮑裡索夫的估計軌跡。(託尼·鄧恩/推特)
彗星正以每小時15萬公里(9.3萬英里)的驚人的速度接近行星軌道平面,也就是黃道面。它的前進軌跡與黃道面的夾角大約有40度。其直徑在2到16公里(1.2到10英里)之間,影象顯示出它具有典型彗星排氣的模糊輪廓,甚至還有彗尾。
兩次分析——一次是顯示彗星顏色的光學影象,另一次是顯示其化學成分的彗星光譜——表明它類似於來自遙遠奧爾特雲中的太陽系長周期彗星,而不是來自更近星際的短周期彗星。
研究結果並沒有明確指出其來源,但論文指出,大約100萬年前,2I/鮑裡索夫路過了位於13光年之外的雙星系統克魯格60。彗星“掠過”那對雙星的距離相對較近,為5.7光年,而且比目前的速度要低——每小時只有12348公里。
顯然,這只是一個非常初步的結果——繪製一個精確的軌道需要數月的觀察,不過研究彗星本身可能會帶來一些驚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能發現它與太陽系彗星有多麼的相似或是有明顯的差異,那將令人興奮!
繼發現“奧陌陌”不到兩年後,我們又發現了鮑裡索夫,這也表明這些星際訪客或許並不罕見。
我們迫不及待地要見3I,、4I、 5I了……
星際物體是一個天文物體(小行星、彗星或可能是行星,但不是恆星或亞恆星),它位於星際空間,不受恆星的引力約束。這個術語也可以應用於在星際軌道上但暫時靠近恆星的物體,例如某些小行星和彗星(包括外彗星)。
受限於目前的觀測能力,一個星際物體通常只有途經太陽系才能被探測到,在太陽系中,可以通過星際物體明顯的的雙曲線軌跡來認出——這表明它不受太陽引力的約束。正相反,受引力約束的物體在太陽系中的軌道都是橢圓形的,就像大多數小行星、彗星和奧爾特雲中的物體一樣。
相關知識
奧陌陌 是已知的第一顆經過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它於2017年10月18日在距離地球約0.2 AU處被泛星1號望遠鏡發現,並在極端雙曲線的軌道上執行。起初它被認為屬於一顆彗星,但經過長時間觀測研究後後,發現其不具有彗發構造,也不是小行星。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MICHELLE STARR -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