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眾所周知,太陽系的形成始於46億年前,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地球也隨之誕生,歷經數十億年後,人類才開始出現,因此,關於太陽系的形成過程,我們一直都是無緣見到的。

但在1972年的時候,一位名為傑拉德·柯伊伯的天文學家在海王星的外黃道面附近,存在一個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直徑大約有200個天文單位,距離太陽約30個天文單位。經過天文學家觀測發現,這些存在於柯伊伯帶的天體或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如果能夠研究它們,或許能夠從中推演出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因此,柯伊伯帶的研究價值很高。

一般說起柯伊伯帶,不少人會對這個區域產生誤解,經常將其和小行星帶混為一談,雖然柯伊伯帶中也都是小行星,但是和小行星帶處於不同的地方,另外,經過天文學家證實,柯伊伯帶並不是太陽系的邊緣,在柯伊伯帶之外,長達2光年的奧爾特星雲才是太陽系的邊緣。

自1992年以來,人類發現了上千顆位於柯伊伯帶的小天體,經過研究發現,這些小天體之間的排列確實很密集,如果探測器要穿越這裡,必須降低速度,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撞上柯伊伯帶中的天體。

為了對柯伊伯帶進行深入的研究,美國宇航局在2006年發射了“新視野”號探測器,其主要的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及其衛星,之後再去探測位於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群。從名字可以看出,這個探測器將會為人類開啟新視野,從而讓我們更加了解柯伊伯帶。這是NASA發射的第五個飛躍太陽系的探測器,和前四個探測器(先驅者10號、11號和旅行者1號、2號)不同,前四個探測器是專門為了飛出太陽系而準備的,而“新視野”號探測器則是奔著柯伊伯帶而去,從而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起源之謎。

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探測器終於飛躍冥王星,並向柯伊伯帶而去。在2016年-2019年之間,“新視野”號探測器在這片天體密集,數量繁多的小行星群中穿行,並對一些距離較近的柯伊伯帶天體進行探測,其中,給我們傳回了許多寶貴的資料,這對於我們研究太陽系的起源之謎和行星的起源有著重要作用。

完成了這一系列的拍攝任務之後,“新視野”號探測器繼續啟航,直奔“天涯海角星”,這是一顆編號為2014MU69的小行星,位於柯伊伯帶的邊緣區域,是目前人類造訪過的最遙遠天體。距離地球大約64億公里,當天文學家收到“新視野”號探測器在這裡拍攝的照片時,激動不已。

一直以來,天文學家就對“天涯海角星”十分好奇,這是一顆形似雪人的天體,其由兩個球狀天體組成,表面呈淡紅色,雖然,這顆天體是由天文學家用望遠鏡發現的,但是對於它們的真實樣子,一直都非常模糊,而這次“新視野”號探測器所拍攝的照片,其中就有一組是關於“天涯海角星”的,因此,這對於天文學家來說,無疑是一次心願滿足,畢竟,下一次探測柯伊伯帶,不知道會是什麼時候。

當然,天文學家激動也並不全是因為“新視野”號探測器拍到了天涯海角星,而是因為“新視野”號探測器的順利穿行,將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經驗,下次探測柯伊伯帶的時候,將更加嫻熟,並且,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雖然,“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結束了對柯伊伯帶的探測,並逐步向太陽系外飛去,但這並不意味,這會是人類最後一次探測柯伊伯帶。隨著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我們不僅會探測太陽系,說不定還會開發小行星上的資源,而在太陽系內,除了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之外,就屬柯伊伯帶的小行星最多,未來,這將是人類的開發物件,因此,天文學家當然激動不已。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心溫度高達6800℃,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為何人類沒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