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1世紀,地球人類在探索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嫦娥5號成功獲得月球樣品,為火星移民而準備的巨型星際飛船也已經進入試飛環節,隼鳥2號採礦飛船成功將小行星樣品送回地球,新視野號訪問了離地球最遠的小天體,創造了歷史。

按照當前速度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人類必然走出地球,移民到外太空,專家們早已為我們創造了美好願景:近地軌道上飛行著太空城市,月球成為了人們休閒娛樂的旅遊勝地,火星上出現了一座人類城市,多個小天體上有著人類的採礦飛船。

但在此之前,人類必須思考一個重要問題:人類能否在沒有重力環境下自然繁衍,這關係到人類的未來,因為太空與地面世界是截然不同的環境,外太空中幾乎沒有重力,而地球重力為9.8N/kg。

人類在地球上繁衍了數百萬年,從猿猴進化成現代人類,早就已經適應了地球環境,新鮮的空氣,花紅柳綠的世界,汪洋的大海,連綿不斷的青山,更重要的是完全適應了地球重力。如果我們來到沒有重力的太空世界,還能像在地面上一樣正常受孕嗎?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有人丟擲了不屑的眼神,為什麼我們不能像科幻電影中那樣,製造出重力呢?的確有一種方法能夠模擬出重力,即離心力,當物體圍繞一個點快速運轉時就會產生離心力,它跟向心加速度和物體質量成正比。

但太空航天器要製造出跟重力相當的離心力,需要物體旋轉的速度非常快,達到每秒數公里的速度,這樣不僅耗費大量能量,還不利於與其它航天器對接,就現階段的人類航天科技來看,還無法辦到。

外太空對生命而言並不友好,不光沒有重力環境,也沒有空氣和水,冷和熱同時並存,面向太陽時溫度可能高達幾百度,背對太陽時低至零下幾百度,宇宙射線輻射劑量是地球上的100倍。

人類要移民外太空,就要適應外太空環境,在沒有重力的環境中,解決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還要解決結婚生子等問題,為此,科學家在外太空展開了受孕實驗,一開始使用動物來做實驗。

人類在地球軌道上進行了多次實驗,比如植物的生長實驗,燃燒實驗,冷原子鐘實驗,玻色子實驗,胚胎幹細胞培養實驗,這些實驗證明了,太空不僅可以種出農作物,還可以進行生產作業活動。

除了這些,宇航員在太空中還對多種動物進行了繁衍研究實驗,青鱂魚的太空繁育實驗,結果順利孵化出小魚,幾乎沒有受到微重力的影響,還有小白鼠的繁殖實驗,也能成功誕生出後代,那麼人能否在太空中受孕並誕生子女呢?

人類在太空的身體狀況並不理想,除了容易患常見的“太空病”外,微重力環境還導致人體內鈣質無法在骨骼上堆積,血壓變化,心跳速度變慢等問題。在這狀況下,美俄專家展開了多次人類受孕實驗,目的已經顯而易見了。

1991年,美國將宇航員馬克·李和詹·戴維斯送往太空,執行一項絕密任務,後來回到地球后,他們也沒有提及任務內容。後來才知道,他們在上天前的八個月已經結婚,可能是在太空中進行受孕實驗。

2008年,美國作家範娜·邦塔和丈夫在飛機上進行過激情測試,飛行以高速俯衝來模擬失重環境,為了這次測試,研究人員特意發明了一種特殊宇航員,敏感部位的衣服可以快速開啟,並可以和對方粘在一起,以提高情趣。

當然飛機制造出來的失重環境不會太長,一般不超過30秒,別指望能在這30秒之內做些什麼,最多也就是擁抱和親熱一番,畢竟旁邊還有研究人員。

太空受孕實驗結果很讓人失望,人極難懷孕,因為存在多個生理難題,人的下半身血壓降低,男性很難產生激情,男女交配難度極大,需要物體固定,因為任何一次觸碰都有可能彈飛,不可能像地面那樣輕鬆愉快。

即便懷孕了,過強的宇宙輻射,再加上微重力環境對胎兒發育造成影響,比如影響到骨骼的生長,大腦的發育和心臟健康,所以人類太空受孕實驗最後以失敗為告終。當然,這只是目前得出的一個結論。

7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科技如此發達,但在太空中依然渺小,洞察號火星車被迫“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