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1 歷史上最牛的熵增定律

中國清華大學科學史主任吳國盛教授如此評價熵增定律:“人類科學史如果只留下一條定律,那我會留熵增定律。”也許你會說,怎麼可能呢?我聽都沒有聽過!你再繼續追研關於熵理論問世後的155年曆史軌跡。

1865年,熱力學之父克勞修斯通過眾多實驗證明:在一個封閉的系統,最終會趨於混亂無序,熵代表混亂無序,也就是達到最大熵值,這就是熵增定律。對宇宙來說,也是一個封閉系統,因此,宇宙最終也是混亂無序,這個最終狀態也稱為熱寂,宇宙最大的熵值。現代天文科學對宇宙的研究也證實結果也支援熵增定律。

人類的身體有自然物質的屬性,也遵從熵增定律,人類無法避免生老病死,儘管有人折壽,有人長壽,但結局都一樣,最終結局是機體死亡,進入無序混亂狀態。熵代表無序混亂,人類自身無法阻止熵增,主觀是可以通過努力延緩熵增抗衰老,也遵從這個基礎定律。

02 薛定諤:人活著就是對抗熵增 生命在負熵

熵增定律能夠解釋自然界物質衰變現象,但無法解釋生命現象,特別是:人類個體從一個小小精子有序成長為人,究竟是什麼力量推動生命的有序進化?1945年量子力學之父諾貝爾獎得主奧地利科學家薛定諤在德國三一神學院專題報告:認為生命現象之所以能夠有序進化,在於能夠不斷吸收負熵,包括:Sunny、空氣和食物等,薛定諤的名言:“人活著就是對抗熵增,生命在於負熵”,其著作《生命在於負熵》一直在深刻影響世界。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院士俞夢孫的公開觀點:“熵代表系統的無序程度,負熵是物質系統有序化、組織化、複雜化狀態的一種量度。高負熵環境就成為支援生命健康的一個重要環境(包括:空氣的負氧離子、小分子團水、地磁及高負熵食物)”。

中國科學院李衍達院士的公開觀點: “就薛定諤當時的理論來說,「生命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資訊系統」生命過程中的生理活動可以看做是一個資訊系統從外界攝入負熵,維持自身穩定的過程。.....,從資訊的角度看生命問題,往往給我們很多新奇而深刻的理解。” 從資訊的角度看生命問題,往往給我們很多新奇而深刻的理解。

3 150多年來人類重大科技成果支援熵理論

1948年 美國數學家夏農提出資訊熵概念,對資訊熵進行量化的定義,熵越大,不確定小越大,熵越小,不確定性越小,也就是必然性越大。用資訊熵去理解物質世界,生命現象有必然性。

1956年 英美科學家克里克和沃森共同研究發現生命的遺傳資訊DNA,人類代代能相傳是因為遺傳資訊DNA可以準確無誤複製,結合資訊熵去理解遺傳資訊,生命現象存在有必然性。如此複雜的海量的基因密碼卻準確無誤代代相傳,必定有個智慧的設計者。

1969 年諾貝爾獎得主比利時科學家普利高津在克勞修斯、薛定諤的理論基礎上,提出耗散結構,一個能夠走向有序的耗散結構在三個層面可以延緩熵增:與外界交換物質;與外界交換能量;與外界交換資訊。生命就是這樣的一個耗散結構。

2003年人類基因組全部破解人類遺傳密碼,1990年開始到2003年,由多個國家參與的人類基因組用13年時間提前完成被稱為生命探索的登月計劃。這項工程的意義似乎標誌著人類可以通過調控生命的資訊密碼解決人類生來病死的疑難,但事實與現實相差太遠,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擺在人類的面前。

2007年人類微生物組啟動。儘管人類破解全部遺傳密碼,但對與人類共生的微生物包含100萬以上的元基因編碼,人類知之甚少。為了加快對這個領域的開發,由美國國立衛生院主導、日本及歐盟多個國家參與的人類微生物於2007年啟動,直到現在也是努力進行中。非典爆發已經17年,中國以及國際社會也投入大量科研,但至今依然沒有找到疫苗。2020年新冠病毒令世界都頭痛。

從熵增定律到資訊熵、遺傳資訊DNA的發現、耗散結構理論提出、破解人類基因密碼到至今探索元基因的微生物組,這是155年來重大的科技成果,都在印證:熵增理論能更好解讀生命現象,也是免疫力最本質根源。儘管生物科學可入深入到量子層面,但人類最終得回到大自然母親的懷抱,並仰望宇宙神祕的力量,是誰供應人類負熵?(廣西抗熵增醫學研究有限公司供稿)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如果乘光速飛船離開地球,又立即返回,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