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由1900年普朗克提出這個概念,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光的粒子行為與粒子的波動行為應該是對應存在的,再到1927年,波爾提出互補原理,試圖解析量子理論中的一些明顯矛盾,特別是波粒二象性。後來其他科學家又提出“多宇宙理論”,“隱變數理論”,等等。圍繞量子論科學家們一直爭論不休,至今沒有定論。
雖然量子論最終沒有定論,不過,量子理論的提出,引發了人類技術革命進步,例如,核能,計算機,能源,資訊,新材料,還有我們的網際網路,等等。基礎都是建立在量子理論。可見,量子理論可以說是近世紀最大的物理成果。
我們普通人,對這些學術可能不太理解,也不怎麼關心,畢竟不是這領域的學者。不過,量子理論在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而且一直在我們生活裡,只要我們細細品味,就感覺可以觸及它的存在。我們看看最有趣的觀點理論,可能會顛覆你的三觀,某些觀點派別科學家認為,粒子是有兩種形態並存,一種是粒子實物態,一種是波能量態。
這裡我們引述一段網路資料:
哥本哈根詮釋包含了幾個重要的觀點。
一個量子系統的量子態可以用波函式來完全地表述。波函式代表一個觀察者對於量子系統所知道的全部資訊。按照玻恩定則,量子系統的描述是概率性的。一個事件的概率是波函式的絕對值平方。(馬克斯·玻恩)不確定性原理闡明,在量子系統裡,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無法同時被確定。(海森堡)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互補原理,一個實驗可以展示出物質的粒子行為,或波動行為;但不能同時展示出兩種行為。(尼爾斯·玻爾)測量儀器是經典儀器,只能測量經典性質,像位置,動量等等。對應原理:大尺度巨集觀系統的量子物理行為應該近似於經典行為。(尼爾斯·玻爾與海森堡)他們拿光子的“雙縫實驗”看看,發射光子到一個螢幕,中間設定一個有兩條縫的擋板,當我們沒有進行觀測時,光子以波的形態出現,螢幕出現兩條光影,也就是一粒光子同時通過兩條縫,而當我們進行觀測時,螢幕只有一點光影。光子卻以粒子呈現在我們眼前,只能通過其中一條縫。
這裡我們再引述一下網路上哥本哈根派對實驗的詮釋:除了光子的發射時間與抵達探測屏時間以外,在這兩個時間之間任何其它時間,光子的位置都無法被確定;為了要確定光子的位置,必須以某種方式探測它;可是,一旦探測到光子的位置,光子的量子態也會被改變,干涉圖樣也因此會被影響;所以,在發射時間與抵達探測屏時間之間,光子的位置完全不能被確定。
一個光子,從被太陽發射出來的時間,到抵達觀察者的視網膜,引起視網膜的反應的時間,在這兩個時間之間,觀察者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關於光子的事。或許這論點並不會很令人驚訝;可是,從雙縫實驗可以推論出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結果;假若,用探測器來探測光子會經過兩條狹縫中的那一條狹縫,則原本的干涉圖樣會消失不見;假若又將這探測器所測得路徑資訊摧毀,則干涉圖樣又會重現於探測屏,這引人思維的現象將雙縫實驗的程式與結果奧妙地連結在一起。
我們以巨集觀的角度說就是,當我們看著一塊石頭時,石頭是一塊固體石頭在我們眼前,因為我們看石頭,形成觀測狀態,石頭就以粒子實物形態出現。而如果我們不去看它的時候,石頭是一堆漂浮的虛無的能量團。不看它,就沒有形成觀測狀態,石頭就以波的形態出現,因此感覺虛無縹緲。而我們一轉身過去看,形成觀測狀態,它馬上又變為粒子的固體石頭。有鬼嗎?呵呵。
雖然感覺有點燒腦,不過確實很有趣的一件事,如果這個理論百分百正確,以後我們可以跟別人開玩笑地說,“我看你你才是人,我不看你時,你是個鬼!”理論是通過實驗得出,大家不用去懷疑科學的真偽,畢竟這確實是一些精英科學家的觀點,而且這個觀點一直存在至今。
我們試著按這個觀點看看我們自己,當白天,我們有意識,知道自己是什麼,也就是意識一直觀測著我們自己,我們一定是以粒子的狀態存在,也就是一個物質,真真實實的人體存在。而當我們晚上睡覺時,我們意識還在嗎,我們意識不在了,沒有對自己形成觀測了,那麼此時的自己應該是一堆虛無縹緲的能量波。
我們可以隨意飛舞,不受地心引力影響了,我們可以隨時進入不同的物體,我們偶爾穿越時空,畢竟此時我們只是一堆能量波,因此可產生各種不可思議的經歷,具備很多區別我們粒子人時不可想象的能力。我們暫且叫這個狀態作“能量波人”。
我們在能量波人時,也同樣活動在世界上,我們也有神識,不過此時的神識不同我們白天的意識,白天的意識在觀測自己,而能量波人的神識集中在認識世界宇宙,因此在能量波人時,你沒有感覺到自己特定的樣貌,特定的身體。你可以以任何的樣貌呈現,也可以以任何形態呈現,例如你覺得自己是一隻老虎,一條魚,一張凳子,一棵樹,一個心臟,甚至是一陣風。或者是你一個熟悉的人,一個陌生的人,等等。
當我們醒覺時,我們又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又變回粒子人。但是我們的腦神經還殘留能量波人時的一些經歷資訊,因此以為這些是夢,其實一切都是我們在不同形態的真實經歷。正如我們在能量波人時,也可以認為白天的粒子人是一場夢一樣。早在2000多年前,莊子在“莊周夢蝶”已經詮釋了這一點,我們引述一下網路資料:莊周夢蝶,漢語成語典故。莊周在夢中幻化為蝴蝶,在天地間遨遊,逍遙自在,不知何為莊周。忽然醒來,發覺自己仍是莊周。典出《莊子·齊物論》。在《齊物論》中,莊子運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筆,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後以此比喻人生變幻無常。或許根據量子論多宇宙解析,我們兩個形態人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裡,彼此有關係但是沒有相互阻礙各自生存。
或許有人質疑這個設想,沒有進行實驗基礎論證,沒有說服力,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這個設想是根據精英科學家們的光子實驗基礎推論出來的。正如很多偉大理論都是通過嚴密推論得出,例如霍金的黑洞理論,我們有能力製作一個黑洞進行實驗論證嗎?不可以,我們可以去到宇宙真實的黑洞進行實驗論證嗎?不可以。還有萬有引力理論,我們能到宇宙去論證嗎?不可以,當然你可以說衛星就是例子,但是銀河系以外的星系,它一定遵從萬有引力嗎?沒有任何物質速度超越光速,有實驗到達過光速嗎?沒有發現超越光速的物質,就斷定光速不可戰勝嗎?四維空間科學家們去過嗎,有實驗驗證嗎?都是通過舉一反三地推論總結,我們把這些理論都奉為經典。
同樣,我們根據科學界的實驗成果跟理論基礎,進行舉一反三地推論總結,得出睡覺後我們變成“能量波人”。而且通過能量波的特性,解析了我們睡覺後發生的一切神奇現象。當然,越多的實驗資料,說服力越強。“能量波人理論”,歡迎科學界更多實驗論證,或許能為我們人類認識世界再開啟一片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