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在2015年發的一篇文章,負責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來自戈達德航天中心的科學家Geronimo Villanueva,文章確定火星有海洋,時間在38至43億年前,火星上的水覆蓋大約450英尺(137米)深度,形成了一個佔據火星北半球近一半的海洋,在某些地區深度超過一英里(1.6公里)。
有水的存在就極有可能有智慧生命的存在,火星的文明和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火星為什麼大氣變得如此稀薄,以至於最後變成了寸草不生的紅色星球。以億年計算的時間跨度裡,火星的生命完全可以發展到高度文明,甚至可以實行星際飛行。也就是說,在火星不適宜生存前,尋找到更適宜的星球,並有計劃的轉移。
火星表面的沉積,與地球河谷乾涸後形成的沉積極度相似。智慧生命有可能在此生存過,後或者被惡劣的地質災害所滅亡,又或實行了滅亡前星際轉移。
小規模的星際轉移一般依靠飛船等一般的轉移工具即可。那麼大規模的上億的人口星際轉移依靠什麼呢?高智慧生命有可能掌握了小行星操控技術。即在附近尋找一顆質量大小和其他條件適合的小行星,實行一期轉移到此小行星上。然後透過跳躍式轉移或者用可怕力量驅動小行星,達到星球漂泊。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萬年甚至百萬年。
人類或許只是流浪的智慧生命的一個分支,但可以肯定的是遺傳物質肯定還可能流浪到了星際的其餘角落。從遺傳物質微觀方向及宏觀星際方向的雙重研究,可能會更能發現智慧生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