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最新發現,火星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像地球。火星岩石中發現的化學成分顯示,火星大氣層中曾含有足可維持生命生存的高濃度氧,火星上也曾存在液態水。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蓋爾撞擊坑(Gale crater)採集樣本發現,裡面存在高濃度的錳,且超過1/4以錳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任務科學家認為,這顯示火星與古代地球十分相似。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行星科學家妮娜·蘭扎(Nina Lanza)解釋稱:“在地球上,能夠形成錳氧化物的方式與大氣中存在氧或微生物有關。”
在地球上,這些物質是在水與高氧條件混合形成的,要求大氣中的氧含量非常高。據研究人員稱,火星表面岩石顯示,古代火星大氣中曾存在氧,表面也有液態水。蘭扎說:“在沒有大量液態水和高濃度氧的條件下,不會形成這種高錳材料。在地球上,儘管有許多液態水,但最初錳氧化物並不多,直到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促使大氣中氧含量升高後,錳等物質才大量出現。”
但對於火星來說,古代大氣中含氧可能並非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研究人員認為,地質運動可能促使氧氣分離出來,而非火星微生物的功勞。蘭扎表示:“火星大氣中出現氧氣的可能方式是,火星失去磁場後水分子分裂所致。”
衛星和火星探測器收集的資料顯示,火星上過去可能存在更多水。但是數十億年前,它開始失去磁場。沒有這層保護後,火星表面直接受到太陽輻射,原子之間的紐帶斷裂,水分裂為氫氣和氧氣。
在稀薄大氣層中,更輕的氫氣很可能蒸發入太空,而更重的氧原子懸在空中足夠長的時間,與其他原子發生反應後形成穩定結構,比如岩石中的錳氧化物以及火星土壤中的鐵氧化物等。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發現並不僅限於蓋爾撞擊坑。這些發現顯示,火星大氣層的進化可能遠比此前想象的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