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5日,人類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偉大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這一天出發了。它攜帶著地球的各類資訊,奔上了離開太陽系,通往銀河深處的不平凡之路,它承載著人類文明對於宇宙最美好的期許,也承載著人類文明“基因”。我們希冀他能夠在那漆黑而耀眼的星空深處尋找到人類並不孤獨的證據。
截止到2020年,旅行者1號已經踏上旅途43年了,它早就已經飛出了狹義上的太陽系,進入到了星際空間。這裡就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經歷了連續43年的飛行,旅行者1號沒有撞到任何別的天體而導致損毀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宇宙實在是太空曠了。太陽的希爾球半徑大約有1光年,這意味著廣義上的太陽系是一個直徑為2光年的球形空間。在如此巨大的空間內,太陽系的物質所佔據的空間其實是很少的。不僅如此,這些物質的99.86都集中在在太陽身上,剩下的0.14%構成了包括我們地球在內的8大行星和別的衛星,矮行星等眾多小天體。不僅如此,在這其中,僅僅木星一個星球又佔據了大部分物質。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太陽系內各個天體之間的空曠區域是無比巨大的,就算是那號稱有著數十萬顆小行星的小行星帶,其實也是一片無比稀疏的空間。如果旅行者1號在這片小行星帶飛行的話,它撞上小行星的概率非常的小,小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在一個足球場正中央,你閉上眼隨意丟一顆玻璃球,然後你走到足球場邊緣,再隨意丟一個玻璃球,這兩個玻璃球正好相撞的概率都比旅行者1號撞上小行星的概率要大幾十萬倍。
在過去的43年裡,旅行者1號得益於和衰變電池提供的能量,它一直處於工作狀態,NASA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們也能夠對旅行者1號的位置進行修正,因此旅行者一號就能夠接近天體而又不被天體的引力所捕獲。
旅行者1號畢竟是人造物,隨著時間的流逝,旅行者一號的核電池也要壽終正寢了。科學家們估計,在未來幾年內,旅行者一號就會因為電池耗盡而停止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處於真空中的旅行者一號就只能依靠慣性繼續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