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古生物學家是怎麼給恐龍稱體重的?

恐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動物,其中的一些巨型蜥腳類恐龍體重甚至能夠超過70噸,但是我們並沒有見過活的恐龍,又是怎麼知道它們的重量的呢?

2019年底,知名古生物科普撰稿人、古生物復原藝術家格雷戈裡·S·保羅(Gregory S.Paul)對於這個問題也做了一個系統性的研究,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測量這些恐龍的體重以及對於現階段計算滅絕動物體重的一些看法吧。

保羅運用的方法還是非常傳統的“模型體積計演算法”,也就是製作一個等比例縮小的恐龍模型,然後對其進行切割,再放入水中計算各個部分的體積。為了防止測量誤差,每個模型都會進行幾次測量,最後取均值。不過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日,三維掃描和建模等數字技術的興起,上述的這種古老而落後的方法不應該早就被淘汰掉了麼?

非也,保羅告訴了我們這是為什麼。

目前許多論文中計算恐龍體重的方法就是先掃描這種恐龍的骨骼裝架,得到骨架的三維資料後再在此基礎上建模還原恐龍的活體,之後再對其進行切割,計算體積,不同的身體部分運用不同的密度公式計算重量,最後將這些數值加起來就得到了恐龍的體重。

方法看上去是非常合理的,但其中如果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麼就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首先,如果掃描的骨架做的不準確,比如身體比例有問題等,那麼在開始的步驟就種下錯誤的種子。在骨架的基礎上還原活體也是非常考究的,這就需要建模者有動物解剖學知識,要對恐龍的結構非常了解,並且最好還有復原滅絕動物的經驗。然而,目前的現狀並非如此。大多數在掃描骨骼上進行活體建模的研究者們都沒有類似的經驗,因此製作出的建模其實是非常簡陋粗糙的,與真實的恐龍形態相去甚遠。

在錯誤的骨骼上,進行錯誤的建模,錯上加錯,最後的結果可靠性就不言而喻了。為了驗證這一結論,保羅選取了數種蜥腳類恐龍使用傳統的“模型體積計演算法”進行計算。保羅復原恐龍的經驗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恐龍文藝復興的先驅,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古生物復原畫師。通過計算的結果,發現大部分都與數字建模得出的資料有不小的偏差。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數字建模來計算恐龍體重未必就能比傳統的模型計演算法準確。

除了建模掃描等比較先進的技術,還有一些根據恐龍四肢周長來推導體重的公式來計算體重。不過這種方法有很多弊端,由於泰坦巨龍類的四肢非常粗壯,用公式推導的話往往結果會大於實際的體重。包括用脊椎骨體積、面積等來推測恐龍的體重,都是非常有侷限性的,不同種類的恐龍身體結構上存在差異,用單一的部分來推導體型往往會有許多不可預測的結果,因此這類方法需要慎用。

圖注:通過掃描骨骼後建模的無畏龍(Dreadnoughtus)。圖片來自論文

圖注:(從上至下)通過掃描骨骼後建模的迷惑龍,無畏龍和長頸巨龍。圖片來自論文

圖注:通過掃描骨骼後建模的巴塔哥巨龍(Patagotitan)。圖片來自論文

圖注:保羅製作的模型與掃描建模模型的對比,可見掃描建模模型失真非常嚴重

但傳統方法的弊端其實也是很難避免的,畢竟肉體的精確程度還是難以同電腦cpu同日而語。因此,目前最合理的方法應該是讓具有復原古生物經驗的建模師,在一個比較準確的掃描骨骼(或者平面骨骼繪圖)的基礎上進行建模計算。

圖注:古生物藝術家jacob-baardse製作的腕龍建模,非常科學精美。如果能用他們製作的建模計算恐龍體積將會更靠譜

從格雷戈裡·S·保羅的研究中不難看出,我們對於恐龍,特別是那些巨型蜥腳類恐龍體型和重量的估算是受到許多因素限制的,其中既有化石方面的原因,也有人為技術上的原因。無論如何,隨著傳統方法與現代技術的結合互補,我們畢竟越來越了解恐龍真實的樣子!

圖片 / 網路(侵刪)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全球性氣候災難來臨!專家擔憂:若繼續破壞地球,恐無法逆轉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