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我們地球上的一天和一年,是人類根據地球與太陽執行規律確定的時間度標。

先從“一天”說起。

我們人類認知的一天,就是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

因為地球是在距離太陽約1.5億公里的環形軌道上,圍繞著太陽公轉,因此自轉一週,太陽的光照就圍繞著地球照一週,這樣地球就有了白天和黑夜。

時鐘是人類經過長期社會生活實踐對客觀時間記錄的標度,人們把地球自轉一天確定為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

還有秒以下的計時單位,如1秒等於1000毫秒,1毫秒等於1000微秒,1微秒等於1000納秒等等,這些基本都是科學研究或緊密要求的計時單位了,日常生活實用性不大。

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圈,人類把它叫做1年。

但這個1年也有不同計算方法,有恆星年、迴歸年、儒略年等等。

恆星年是指在地球上觀測,以某一顆恆星為座標,當地球圍繞著太陽轉一圈,觀測到太陽又回到起點恆星位置的時候,為1個恆星年,時間為365.25636個平太陽日或365日6時9分10秒。

迴歸年又稱為太陽年,指平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時間為365.242199174個平太陽日,即365日5時48分46秒。

這兩種紀元方式由於歲差等因素,每年時間並不完全一致,為了有一個基本固定時間,就設定了一個特定的標準。

以上恆星年現在採用J2000.0曆元,迴歸年採用1個世紀的平均計時。

這裡說的一個地球年的日數,就是地球自轉1年的晝夜數。

科學界為了便於宇宙測量的計算,還確定了一個儒略年,一個儒略年等於365.25天。

我們說的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執行一個儒略年,即365天,31557600秒所執行的尺度。光速每秒299792458米,1光年就是9460730472580800米,約9.46萬億公里。

地球的1天或1年,是地球自轉和圍繞著太陽公轉的的自然現象,其計時標準是人類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反映。

這與其他星球沒有什麼關係,其他星球即便1天與地球1年相吻合也是偶然事件。

我們太陽系的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公轉的,由於距離太陽遠近不一樣,形成的過程和歷史遭遇不一樣,這些行星自轉和公轉都不同,我們來盤點一下。

以太陽為中心,從近到遠,太陽系的其他七大行星的軌道自轉公轉週期如下:

水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5791萬公里,自轉週期為58.6個地球日,公轉週期為87.9個地球日;

金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1.1億公里,自傳週期為243個地球日,公轉週期為224.7個地球日;

火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2.3億公里,自傳週期為24小時37分,公轉週期為686.98個地球日;

木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7.8億公里,自傳週期為9小時50分03秒,公轉週期為11.86個地球年;

土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14.3億公里,自傳週期為10小時14分,公轉週期為29.46個地球年;

天王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28.9億公里,自轉週期為17小時14分24秒,公轉週期為84年;

海王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為45億公里,自傳週期為15小時57分59秒,公轉週期164.8個地球年。

這些星球沒有自己的時間,只能夠用人類確定的地球時間標度來衡量。

從這些星球的自轉和公轉來看,有的星球自轉比工裝還慢,如金星,一天相當地球243天,而它的一年才是地球的224.7天,是金星本體的0.92天。

而距離最遠的行星海王星圍繞著太陽轉一圈,需要164個地球年,也就是說它的一年相當地球164年。

這些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外,都還有自己的衛星,有的行星衛星達到80餘顆。這些衛星圍繞著自己的行星公轉,受到太陽和行星之光的照耀。

這些衛星的自轉時間也有長有短,有的被引力潮汐鎖定,自轉時間就很長。

人類現在已經找到幾千顆太陽系外行星,但憑人類現在的觀測能力,還根本看不清甚至看不到這些行星,恆星也只能看到亮點而看不到圓面。

我們知道這些行星的存在,主要是通過對恆星的光變現象和引力攝動計算出來的。

所以那些行星的1天或1年就跟與地球沒什麼關係了。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原子不是實心粒子,內部像太陽系一樣空曠?那存在實心的物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