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所設立的諾貝爾獎,象徵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獎金全數由諾貝爾的遺產提供。(示意圖)

相較於奧斯卡獎、葛萊美獎,分別代表了電影界和音樂界的權威獎項,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就是久負盛名的諾貝爾獎,得獎人還能獲得一筆高額獎金,且這筆金額自2020年起,已從原本的900萬提高至1000萬瑞典克朗,不禁讓人好奇,為何獎金髮了120年卻始終花不完?

出生於1833年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所設立的諾貝爾獎,象徵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獎金全數由諾貝爾的遺產提供,截至目前為止,已頒發120年之久,獎金也不斷攀升。

年輕時的諾貝爾曾前往美國學習化學,回國後研究硝化甘油的性質,併成功發明了炸藥,不但申請了專利,也有炸藥大王的美稱,先後在瑞典和德國創辦工廠,無奈剛投入生產就發生爆炸意外,連親弟弟也命喪火窟,導致所有歐洲國家都不願讓他設廠。

不過諾貝爾不氣餒,隨即將事業版圖轉往美國,最後憑著努力,潛心研發出安全的新型雷管,解決炸藥容易引爆的問題,並取得巨大的成功,從此靠著賣炸藥日進斗金,再把錢投入石油、重工業領域,很快成為世界級富豪。

一生沒有娶妻生子的諾貝爾,為了嘉獎對科學有傑出貢獻的人才,臨終前決定將所有財產變現,並設立諾貝爾獎,其遺囑自1901年開始,每年在化學、物理、生物、醫學與和平五個領域,獎勵有卓越貢獻的人。

據稱,諾貝爾當時留下920萬美金的遺產,這在當年相當於瑞典全年財政收入的17%,基金會透過購買安全穩健的國債和定存所得的利息,用於發放諾貝爾獎得主的獎金,不過因為收益太低,一度面臨資金快花光的窘境。

11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陳根:可穿戴裝置自由供電,打造高科技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