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地震頻發,前有南太平洋群島地震,後有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地震,不難發現這兩個地方都位於地震活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每年的大震小震不斷,只是有的等級太小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眾所周知,地球內部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而外面卻風平浪靜,是因為內部活躍的岩漿、岩石互相作用而抵消了,但是仍有一部分能量需要釋放出來,就是我們常見的火山爆發、地震等,都是具有破壞性的。
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的主要原因,日本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旁邊,其中本州島捱得最近,這三個板塊每時每刻都在相互摩擦,形成了很大的壓力,慢慢積聚著能量,久而久之就會發生地震。
近百年來日本發生的造成後果最嚴重的地震為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震級為8.1級,一共造成了大約十四人死亡和失蹤,經濟損失超過28億美元。此次地震加劇了日本國內的矛盾,為了緩解國內的壓力,日本製訂了一系列侵略中國的政策,大肆掠奪我國東北的資源。
接下來就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和2011年的311大地震,311大地震產生了兩次海嘯,摧毀了越多農田和建築物,有的縣或鎮已經被夷為平地,而因為不熟悉自救,一部分老人和小孩被淹死了;據調查,死亡的19334人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老人。
海嘯還摧毀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裝置,該站有六座核反應堆,海嘯襲來的時候有三坐反應堆正在執行,引發了內部的氫氣爆炸,從而產生核洩漏。核電站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有一部分隨著海水擴散到太平洋,有一部分隨著空氣飄到了美國;福島縣的農業和捕魚業至今仍沒有完全恢復過來。這次地震後,專家預測未來環太平洋地區還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其中最主要的地區為日本的本州島附近和美國的加利福尼亞附近海域,全球板塊活躍加劇,地震頻發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每兩三百年就會發生一次大地震,雖然很大可能位於板塊交界處,但是08年的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地震斷裂帶上的城市更要注意,這些地方都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一旦發生大地震,後果不可估量。建造核電站的沿海地區也應注意,日本311地震為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時時刻刻注意核電站安全,防患於未然,普通人要做好學習地震逃生知識,萬一發生地震,服從安排,避免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