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來自月球背面的快照,顯示了一片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幾乎沒有什麼石頭,在朝陽的照耀下,多處凹陷露出黑色陰影,格外顯眼,這是月球表面最常見的一種景觀,在月球學家看來,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由不同質量小天體撞擊而成。
但該快照最大的亮點是,不遠處出現一塊月岩,在月面留下了長長的陰影,體積不大卻呈現“尖錐狀”,在我們看來,這只是一塊稀鬆平常的石頭,地球上比比皆是,你要多少,我就可以給你多少,但是“尖錐狀”月岩成功引起了中美兩國月球學家的注意。
這張照片由玉兔2號月球車在27月晝自主喚醒後拍攝,它只是數百張月球照片中的一張,拍攝的目的只是為了再次確定規劃好的行駛路徑,前方道路是否符合玉兔2號的行駛要求,是否有障礙物和大坑?因為小行星頻繁撞擊月球,形成新的隕石坑。
月球是一個極端的地外世界,沒有空氣也沒有水,月晝氣溫升至100℃以上,而月夜氣溫降至-180℃以下,在極端高溫和低溫環境之下,月岩反覆膨脹和收縮,過不了多久就崩裂了,沒有月岩能長期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幾乎看不到石頭的原因。
但是玉兔2號前方18米處出現一塊非凡月岩,豎立在月壤中呈現“尖錐狀”,就像一個剛剛從土壤裡鑽出的竹筍一樣,有人將它形容成是一個帶蓋子的“水壺”,“尖錐狀”月岩讓中美兩國月球學家產生了極大興趣,我國嫦娥四號團隊將它稱為是“里程碑”發現。
美國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員丹·莫里亞蒂(Dan Moriarty)對“尖錐狀”月岩展開了一番研究,做出了極高評價:月岩帶有尖銳邊角和明顯山脊,看起來像是一個整體剛不久分裂的岩石碎片,很可能連線到地下,這絕對是一個不尋常的發現。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更想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莫里亞蒂提出了一種解釋:小行星撞擊月面後,細長碎片因撞擊而被丟擲,垂直落地,經極寒和高溫反覆摧殘,形成“尖錐狀”或“球狀”,原理就相當於沙灘上的鵝卵石,經過海浪反覆打磨後,形成了光滑球形。
莫里亞蒂的解釋是否是真的,還有待玉兔2號進一步詳細探測和確認。作為一塊不尋常的月岩,玉兔2號沒有理由錯過,現在玉兔2號正在緩步移向“尖錐狀”月岩方向移,將使用紅外成像光譜儀(VNIS)和可見光譜儀展開分析,VNIS可根據月岩反射光來確定化學成分。
近日,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在科學宣傳渠道《我們的太空》中寫道:我國任務科學家與驅動小組一致認為,細長岩石值得進一步探測。現在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待玉兔2號的觀測結果,要不了多久,我國探月團隊一定會給出一個滿意的解釋。
嫦娥4號設計壽命為12個月,玉兔2號設計壽命為三個月,但是26個月過去了,它們還在正常執行科學任務中,截至2021年2月,玉兔2號累計行走628.47米,在向西行駛過程中,曾發現了多塊月岩和多個隕石坑,還使用探月雷達對月面下結構進行了分析。
其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在一個小型隕石坑中發現膠狀異物,2019年,玉兔2號在一個直徑只有兩米、高為半米的隕石坑中發現“異物”,一種反光非常強烈的物質,跟美國阿波羅號70019月球樣品類似,最後確定是熔融玻璃,來自月幔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