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克利夫波浪”是沿著距離地球最近的銀河系螺旋臂發現的,黃點代表太陽。
當觀察夜空時,觀星者會尋找銀河系最著名的星座,如獵戶座,英仙座還有人馬座;但隱藏在視線之外的是一個將恆星形成的巨大苗圃連線在一起的巨大的波浪結構,在銀河系磁碟上下延伸了數萬億英里。
科學家們第一次詳細地說明了將附近恆星連線在一起的巨大氣網。並且還繪製了銀河系附近最精確的3D地圖,詳細指出其中恆星的距離和位置。這個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天文學家們對銀河系附近恆星的觀點,並且可能會促進對銀河系古老觀點的反思。
在《自然》雜誌描述了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構,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高階研究所將其稱為“拉德克利夫波浪”,而該團隊就是合作研究背後的團隊。
凱瑟琳·朱克是哈佛大學天文學系的研究生,也是引領發現“拉德克利夫波浪”早期研究的作者,她將其描述為最大的同類恆星形成結構
朱克告訴《反時》,“人類一直研究的恆星星座都像獵戶座一樣,它們大多以我們從未見過的方式連線在一起”。
研究員們使用了歐洲航天局蓋爾航天器收集的資料,該航天器於2013年發射,用於精確測量附近恆星的位置與距離。首先,他們繪製了一幅我們星系周圍的星際物質的3D地圖。通過觀察地圖,他們發現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東西:在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銀河系的螺旋臂附近有一個使以前科學家困惑的圖案,結果證明是構成“拉德克利夫波浪”的結構。
朱克說:“起初,我們並不完全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它很龐大。我們都震驚到了,因為它就在我們鼻子下。“
你可以在這裡探索新發現的拉德克里夫波浪的3D檢視。
上網查詢“拉德克里夫波浪”知道, “拉德克利夫波浪”距離太陽約500光年,以又長且薄的S型的形狀延伸。約有9000光年的長度,400光年的寬度。它由恆星苗圃構成,通過氣體的細絲相互聯絡,在銀河系磁碟上下延伸500光年。
在這個影象裡,實心圓圈代表著拉德克利夫波浪恆星苗圃;空心圓圈代表著苗圃之間的聯絡。
研究員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都不知道它在哪裡的原因,是因為它只能在地球的三個方向才能看到,在其他星系也發現了相似的形狀,但不是不夠大就是不夠直。
研究員們還是想弄清楚它是怎麼形成的,但是都沒有領先的理論。
朱克說:“有個猜測就是它可能是銀河系和更矮小的星系之間的碰撞。”
如果是這樣,那麼拉德克里夫波浪可能會提供古時候銀河系跟它更小的鄰居發生銀河碰撞的線索。星系通常以星系群存在,如果一個大星系旁邊恰好有一個同等大小或者更小的星系,它們會受引力影響越靠越近,最後碰撞爆炸。
拉德克里夫波浪具體幾歲還不清楚,但科學家們發現它仍在製造恆星-事實上,這個巨大的結構是數以萬記新生恆星的家。
這個波浪更好地幫助天文學家們了解恆星的形成,並且這些相互聯絡的恆星苗圃網在宇宙中是否普遍存在。
拉德克里夫波浪是銀河系一個巨大的波浪形氣體結構,由相互聯絡的恆星苗圃構成。它被凱瑟琳·祖克和若昂·阿爾維斯等一眾天文學家發現,於2020年被登於雜誌《自然》上。拉德克里夫波浪是至今在銀河系見過的最大的氣體結構。
相關知識
銀河星系,是一個包含太陽系 的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計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並可能有1,000億顆行星。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約26,000光年,在有著濃密氣體和塵埃,被稱為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FY: 主謂賓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