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is Crick 曾有一個“驚人的假說”,我們的心裡活動,我們的意識、道德觀念、做決策和判斷的能力都是由一個物質的生理大腦所產生。
還有另一個同樣驚人或是更驚人的觀點,關於我們的心裡活動的起源,被哲學家Daniel Dennett稱之為達爾文的危險思想——人類進化論;這個觀點解釋了現代生物學中生物現象的起源包括心理現象。
人們很久以來就對複雜事物的進化感興趣,有一個爭論觀點在歷史中不斷被提及且深深地吸引著人們包括達爾文自己,達爾文在撰寫《物種起源》的時候就被神學家William Paley提出的一個觀點深深折服“生物世界的複雜性證明了精密的人造製品(類似眼睛)是由比任何人類工程師都要聰明的設計者創造的,這個設計者就是上帝”這個觀點始終都有問題,這是“神造論”的觀點,生物是由智者創造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自相矛盾,那麼智者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在人類智慧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除了神學論沒有其他的解釋,一直到達爾文的出現才有所改變。達爾文的成就在於他向世人展示了人類複雜的生理結構,例如眼睛,是從一個完全無刻意、不可複製、純自然的過程中出現。這個觀點的重要性可以和地球是圍繞太陽旋轉相提並論。
總體來說,自然選擇有三個組成部分,物種之間的差別,該差別對生存和繁殖產生不同影響以及代代相傳後的對環境的適應,達爾文將其描述為恰好激發我們想象力的完美結構。舉個例子,比如偽裝,達爾文之前的人會認為是某個只會的創造者賦予了動物們躲避捕食者的能力,但現在我們對此已經有了不同的解釋,那些更擅長隱藏的動物們更容易生存下來,也更利於繁衍後代。經過上千年甚至上百萬年的進化後,他們才具備了偽裝的能力。
那麼進化論和心理學有什麼關聯呢?
透過對自然進化論的瞭解,我們也許有疑問,我們的認知機制的出現是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而進化來的嗎?更有爭議的說,認知是由自然選擇塑造來解決某些問題的。所以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當你想弄清楚大腦是什麼和做什麼的時候,可以用上述理論來解釋。這也是研究心理學的目的所在,也是我們思考的目的,我們已進化出足夠的心理能力來解決不同的問題、感知世界、交流、尋找食物、休息等等。
在將進化論應用到心理學前,讓我們先來解釋兩個誤解:第一種,如果我們採取進化論的觀點,自然選擇會促使動物廣泛傳播他們的基因,那麼如果我們從生物角度考慮,那麼就意味著肯定每個人成天想著傳播基因,但這肯定是錯的,因為這個觀點沒有區別終極導因和引信導引。終極導因只某事物在數百萬年的歷史中存在的第一原因;引信導引是指現在做某事的原因,這兩者顯然是不同的。如果問及人類為什麼吃東西?幾乎沒有人會在吃飯時思考吃的終極目的,吃飯就因為飢餓、嘴饞、味道好等直接/引信原因,而不會去思考是未來維持身體並得以傳播基因。事實上這兩種原因並不矛盾,存在事物不同層次上的解釋。為了生存和繁衍的終極層面與心理層面並不相關。舉個例子,為什麼人們保護他們的孩子?進化論的解釋為:不保護自己後代的那些動物,很難在進化史中生存下來,我們保護後代是因為他們繼承了我們百分之五十的基因,但這可不是心裡層次上的解釋;
第二種錯誤的理解是,自然選擇使所有事物都具有適應性,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適應,這也是錯的。自然選擇進化基本來說將適應性與副產品和意外區分開來。我們中的許多人會在中老年時期遭遇腰背疼痛,那為何腰背疼痛會留存下來,它如何幫助存活和繁衍?所以這並不是適應性,這是我們背部邢臺的意外副產品;也不要期待找出打嗝、自憐或者飯後腹脹的適應目的,身體會有各種各樣沒有適應目的的,只是單純意外的事情。人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著迷的事情都是偶然和意外,比如喜歡巧克力、喜歡看電影、喜歡購物,這些都不是因為祖先喜歡這些而帶來了更多的繁衍,有些事情祖先根本沒有遇到。
用進化論來解釋問題是很有爭議的,很多爭論的焦點在於什麼是適應性什麼不是。有些例子是很明顯的,比如我們有彩色視覺,彩色視覺使我們在視覺辨別時佔有優勢;而近代發明的一些東西是沒有適應性可能的,因為祖先並沒有預判先知能力;還有一些問題是比較難以分辨的,比如音樂,世界上每個地方的人都喜歡音樂,這是進化而來的適應性嗎還是單純的意外?視覺藝術呢?文學呢?我們學習心理學和進化論,就是為了分清楚那些是偶然,那些是進化的適應。
為什麼心理學家要重視思想是如何進化的呢?
為什麼進化論很重要?當然有很多人覺得它不重要,其中一個觀點是超自然論,他們認為身體和大腦是進化論產生的,但思想絕對是神帶來的,因為思想不像其他物質一樣受約束;另一種不同意進化心理學的理論是承認思想的自然屬性,但認為所有這些本能只存在於其他動物身上而非人類,人類之所以是人類就是因為沒有本能,人們會被生存和生長環境與文化塑造;第三種反對進化論重要的意見是人類思想確實包括本能,這是人類的天性,那我們應該研究人來研究思想,研究思考進化論怎麼會指引我們找到那些有趣的部分呢?事實上,從本能進化成抽象思維、群體思維、區別思維就是很有趣的過程。
當從設計的角度看事物,你會在它現有的本性中發現有趣的見解。舉個例子,通常懷孕的女性都有晨吐反應,一般這會被認為是系統失調,太多的荷爾蒙啦,身體不適應啦等等因素造成了噁心嘔吐;但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Margie Profet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她認為,懷孕期間的晨吐反應並不是偶然的,而是被生物的目的性設計出來的,嬰兒在子宮內發育的時候對各種有害或致畸物質沒有抵抗力,孕期不良反應是一段非常敏感的時期,對所有可能傷害到寶寶的食物、氣味感到噁心。Margie Profet研究提出,孕期晨檢不良反應的開始和結束時間應該和胚胎在發育過程中最脆弱的時期吻合;而且孕婦不吃的這些食物種類,應該就是對嬰兒傷害最大的食物,這些食物在人類胎兒進化期間確實是有害的;流產和畸形兒之間應該有某種驚人的聯絡;早孕反應並不是系統的小故障,而是一種保護機制在工作的標誌,實施上,晨吐反應越多,寶寶就被保護得越好。
從進化論看心理的優勢之一是迫使我們從科學角度看待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比如我們是怎樣的,我們是誰,我們應該做什麼,這些問題雖然看起來非常自然,非常本能且容易,但是卻困難在從科學角度去研究它們。比如人們為什麼會有性別歧視?為什麼友好是微笑對人而非皺眉?所有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很自然,但我們認為他們自然的原因是並非他們是必要的邏輯真理,相反他們在我們的生物特徵中只是偶然呈現。所以我們需要追溯回去,追問自己這些自然的事情為什麼在我們身上體現?比如巧克力為什麼對於人類來說是美味的?我們為什麼愛自己的孩子?我們為什麼會在捱打時生氣或害怕?這正是心理學研究的內容與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