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丘奇距離構建人造人類DNA又進了一步。
它比大多數外行人認為的更可行,影響更深遠。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科學家們必須在文特爾的開創性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你會記得,在2010年,遺傳學家領導了一個團隊,創造了第一個合成細菌細胞。喬治·丘奇的計劃要大得多,也複雜得多。
潛在的回報是巨大的。除了讓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遺傳密碼,它還應該能讓科學家瞭解基因關係的複雜性。
《連線》雜誌2018年3月27日刊登了一篇題為《我的下一個最好版本》的文章,大衛·尤因·鄧肯(David Ewing Duncan)在文中引用了波士頓大學遺傳學家查爾斯·坎託(Charles Cantor)教授的觀點。他認為科學家們對可能發生的事情過於膽怯。
“當我想到編寫基因組時,”坎託說,“我喜歡想象人們可以編寫的不同型別。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虛構的故事——創造出全新的基因組,比如讓經過設計的人從光合作用中獲取能量,或者讓植物能夠行走。”
這就是科學。好吧,植物會走路的想法是有些奇怪。
技術每天都在進步:強大的公共雲網絡更加健壯;預測資料分析和高階建模軟體處於不斷完善的狀態。當然只有當人工智慧發揮作用時,這一點才會得到真正的改善;計算成本也在持續下降。
對投資者來說,是時候開始尋找利用這項新興技術的方法了。
HOW TO PLAY:從分析軟體、建模和測量到生物技術、製藥和醫療裝置,有很多選擇。其中,包括領先的DNA測序儀制造商Illumina(ILMN);一直積極投資於免疫療法的領先的瑞士製藥公司諾華(NVS);Abiomed(ABMD)是將先進的統計模型應用於開發用於救命的人工心臟瓣膜的行業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