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今年春節,多數人響應“原地過年”政策,因為新冠病毒這個“攔路虎”。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我都沒有回老家過年,很是期待下一個春節“疫散花開”,於是今年就地過年我一直在關注新聞報道。從新聞報道中瞭解到的兩位美女老家均是外地的劉勝男和鄧洪婧,她們倆一個來自河北,一個來自海南,這兩人透過春節來實驗室當細胞“繁育師”研究細胞開發新藥“就地過年”來慶祝新年。

鄧洪婧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防護帽,走進細胞間。她從培養箱取出細胞培養皿,置於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生長情況;再加入胰蛋白酶,讓細胞從培養皿脫落、分離,懸浮在培養基裡;最後離心收集細胞,用移液槍吸取部分細胞轉移至新的培養基中。劉勝男正在研究細胞自身對細菌、病毒的抵禦機制,以便於開發藥物,誘導這種抵禦機制殺死細菌、病毒。一個上午的時間已經不知不覺過去,這就是過年要做的重要事兒。

就地過年,有很多形式,比如遊園賞景、看電影、逛大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是這兩位美女卻放棄遊玩機會,選擇繼續科研,這樣的“就地過年”行為帶給人們戰勝病毒、病魔的信心。有這樣的人,有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不想打敗病毒都不行。也正是我國有許多像他們一樣堅持不懈的人,來獲得了外媒關於“中國在走出新冠危機方面已明顯領先於西方國家”的高度評價。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疫情嚴重時刻,醫護人員、醫學科研人員、人民子弟兵、一線防疫志願者、外賣小哥等都各司其職,發揮了重要的“中國之治”作用,讓疫情防控戰體現了中國人民平凡而又高超的智慧。疫情常態化防控、季節性規律的初步探索“就地過年”再一次體現了所有中國人團結一致,響應號召的偉大凝聚力。

2021年,我們部分中國人暫時放下“圍爐守歲,拜年串門”這些綿延千年的儀式,在辛丑牛年藉助科技的“翅膀”進行雲拜年、影片拜年,透過微信、支付寶等形式發紅包表達祝福和思念。她們把新年本該休假的時間用在科研上,用在基層一線防疫上,希望“疫散花開”我們再回家,但這份對親人家人“遲到”的新年祝福和團圓飯永遠不顯得“遲到”。

13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一生盡瘁,國士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