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在億萬年前是啥樣,為什麼三臺境內有些山頂上有大量只有江河裡才有的河卵石?近期,在三臺縣里程鄉因土地整改挖掘沙石而暴露出的遠古地質構造層中,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
三臺在遠古是一片內陸湖,“年號”侏羅紀,當時恐龍稱“老大”。
四川盆地在遠古的時代是一個巨大的內陸湖,當時湖水幾乎佔據現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稱為“蜀湖”,在中生代漫長的1億多年裡盆地氣候溫暖溼潤,到處生長蕨類、蘇鐵和裸子植物,這一時期爬行動物恐龍稱霸一時。後來因地殼造山運動,使湖盆抬升而逐漸隆起成山。而卵石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岩石風化、崩塌階段,第二階段是岩石在江湖河流中被水沖刷磨圓形成。在1.9億年的三疊紀,三臺境內的內陸湖,在漫長的地殼造山運動中逐漸隆起形成淺丘,湖盆中的卵石隨著地殼抬升而擠壓在山崖之中。
凶猛的“三臺龍”
近日,筆者與三臺中學教師、三臺奇石協會副會長浦勝軍老師在三臺境內里程鄉獅嘴村山丘上發現一處遠古地質構造遺址,由土地整改而挖成的絕壁上,一層層億萬年前內陸湖形成的卵石紅色岩漿層展現在面前,簡直就是一座侏羅、白堊紀地質公園。在卵石岩漿層中,驚喜的發現了幾塊恐龍牙齒和骨骼化石,其中有尖銳帶鋸齒的恐龍前齒,可能便於剪斷莖和葉,有如磨盤平而直的磨牙,可能便於咀嚼植物。而在三臺縣境內,曾經多次發現了遠古動物化石及矽化木化石。
如磨盤平而直的食草類恐龍磨牙,可能便於咀嚼植物
2016年2月,筆者在三臺縣金豉鄉共和村一條山間小路上,發現了塊奇特的石頭,上面佈滿骨絡狀物和一凸出的“雞爪”,疑是化石,於是搬回家經清洗後,清楚的顯現出一些凸起的骨骼狀化石,中部可以清晰辨別一個爪狀凸起,四指分明的飛行類動物,右下方呈羽毛狀。這個爪狀化石與遠古時期生活的翼龍的肢幹相似,後經三臺文物管理所專家鑑定並現場考證地質地貌,進一步佐證了化石的真實性後,認定這是遠古時期的翼龍化石。屬於史前文物。隨後筆者將該化石捐獻給了三臺縣博物館。
70年代,三臺縣在修建人民渠時,曾陸續發現過恐龍、箭齒象及魚化石。三臺發現的恐龍化石證實,在億萬年前的遠古時期,三臺是一片內陸湖,生活著各類史前動物和蕨類植物。化石的發現,對研究三臺的古生態環境及遠古地理具有重要意義。
稽核:樑勝
文圖:吳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