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個月份即將過完,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很多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其中,最著名的兩顆為2020 EF和2020 DP4,其分別於3月18日23:03和3月23日3:36到達近地點,有驚無險地與地球擦肩而過。不過,這兩顆僅僅是直徑幾十米的小型岩石,接下來會有兩顆大傢伙直奔而來,最大的直徑超過4000米。
第一顆抵達的小行星名為2015 FC35。它是否對地球有威脅呢?
根據NASA估計,該小行星直徑在110米到250之間,已經超出大氣層氣化天體的能力——大氣層最多隻能氣化直徑140米的天體,大於該數字的小行星將撞擊地球。2015 FC35正在以每秒13.84公里的速度向地球奔來,按現有軌道計算,它將在4月4日上午10點抵達近日點,距離地球約400萬公里,約為10.24地月距離。
儘管400萬公里這個數字看上去似乎毫無威脅,但是在天文學家眼中,這將是一次近距離接觸,換算成天文單位計算,僅有0.02679天文單位,遠低於“潛在威脅線”0.05天文單位。而且2015 FC35的直徑已經超過140米,地球大氣層已經無法將其完全氣化,如果它受擾動改變軌道撞擊地球,我們將可能無法阻止一次與核爆威力相當的撞擊。
如果說2015 FC35這枚250米的小行星看上去威脅不大,接下來,一個大塊頭將緊隨其後抵達地球。
這枚小行星名為1998 OR 2,看名字就知道,早在1998年,科學家就已經發現它並建立起長期監測。由於它的體型過於龐大,一旦墜入地球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災難。畢竟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小行星直徑也就10公里。
根據NASA監測資料,1998 OR 2正在高速奔向地球,按照現有的資料分析,其將在北美東部夏令時間4月29日的清晨5:56,也就是北京時間4月28日下午5點56抵達近地點,距離地球約為600萬公里,約合0.0401075天文單位。
儘管軌道距離較2015 FC35更遠,但是由於其體型龐大,若計算錯誤造成的損失也大,因此NASA將持續監測其動態。若一切無誤,天文愛好者將可以通過小型望遠鏡看到1998 OR 2緩慢地飛掠天空。
此兩枚小行星的近地點均低於“潛在威脅天體”定義的0.05個天文單位,因此我們需要多加防範。
相關內容
- 水循環是指由於蒸發和降水,使地球上水體能夠進行水分交換的過程,水循環中水的總量保持不變?
- 一顆寬200米小行星以時速8.2萬公里速度靠近地球,24日距地球最近,會帶來什麼變化和影響?
- 一顆寬200米小行星以時速8.2萬公里速度靠近地球,24日距地球最近,會帶來什麼變化和影響?
- 一顆寬200米小行星以時速8.2萬公里速度靠近地球,24日距地球最近,會帶來什麼變化和影響?
- 假如一個公交車大小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將會發生什麼?
- 小行星撞擊地球后,地球出現了哪些變化?
- 為什麼地球在近日點的自轉速度最快?
- 如果有一顆小行星一個月以後撞擊地球,你認為地球上會出現什麼樣的場景?你會幹什麼?
- 如果有一個小行星將要撞擊地球了,有沒有一種科技能拯救地球?
- 小行星對於地球來說是很大威脅,而原木星會阻止小行星嗎?
- 天體接近警報響起!NASA:今日有5顆岩石到來,地球有兩次潛在威脅
- NASA在南極拍攝到奇怪建築群,超500萬平方公里,這究竟是什麼?
- 災難!NASA發現3顆太空岩石衝向地球,人類會受到影響嗎?
- 不打算回地球了嗎?科學家重啟“很黃很暴力”的“核動力飛船”!
- 地球還會進入小冰河?NOAA:4月太陽活動可能進入第25個週期
- NASA發現太陽附近有不明物體,尺寸大如地球,疑吸取太陽能量
- 一封時隔27年的天外回信,帶你揭祕奇爾波頓麥田怪圈的祕密
- 呼嘯而來!一塊4公里寬的岩石本月將飛過地球,NASA:預計4月29日
- 全球變暖將停止,大範圍開始降溫了?科學家:將會冷得離譜!
- 隕石中發現超導體,蛋白質核糖DNA結構,人工合成元素“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