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國外有威廉.布萊克:“沙粒之中可見宇宙”;國內有王勃在《滕王閣序》之中寫道:“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今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宇宙在世人的眼中是一個永恆的存在,既籠罩著神祕的色彩,又使人感到好奇和恐懼。

人們對於宇宙的未知奧祕的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在時代的腳步之中,並沒有慢慢消退,反而越來越熱烈,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也逐步到達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宇宙的奧祕

宇宙從來都是人們一直在探索但是卻永遠深不見底的一個課題。從當初單純對於地球的探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後來發現了其他星球的存在,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有人因為大膽的猜測在那個封建時代為此失去生命,也有人嘔心瀝血,傾其一生也沒能找到最終的答案,但是後來人類終於發現了宇宙的存在,發現了我們生存的世界是如此偉大、浩瀚和神祕。

“宇宙之王”霍金,被譽為是在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畢生的精力都耗費在遙遠而又浩瀚的宇宙之中。宇宙距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過遙遠,但許多人都曾經在閒暇之餘思考過,這個世界從何而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生命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個奇思妙想,但是與此同時,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人正在用科學的方式,想要為我們找到答案。而在中國就有一個神祕的暗黑實驗室,深藏在四川地區地下兩千米,據說是研究“暗黑物質”的,聽起來似乎神祕又恐怖。

民間散落有許多駭人聽聞的傳言,甚至有人聲稱在研究幽靈的存在,但這都只不過是道聽途說來的謠言罷了!其實那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實驗室,但是由於研究物件的特殊性,和對於研究環境的高度要求,才被建設在不見天日的地底。

神祕的“暗黑物質”

這個傳說中的暗黑實驗室,就是現在位於四川雅礱江錦屏的中國錦屏極深地下暗物質實驗室。而它之所以被稱之為是“暗黑實驗室”,與它所研究的物質也有著脫不開的聯絡。

這所實驗室是中國首個開展暗物質探索的實驗室,顯而易見,暗物質便是這個實驗室的研究物件,這個名字許多人都是聞所未聞的,聽起來十分科幻和神祕,但是對於暗物質的猜想,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

早在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就提出了關於暗物質的猜想,他提出可以通過星體系統的運動間接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著許多不可見的物質,也就是現在四川錦屏地下實驗室正在研究的暗物質。

但是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了近一個世紀,暗物質對於人類來說仍然只是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謎團,我們能夠感受和證明它的存在,但是屹今為止,組成暗物質的粒子成分仍是一個謎,而這也正是錦屏地下實驗室存在的原因。

錦屏地下實驗室是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被堅硬的岩石垂直覆蓋兩千四百米的深度,也是世界上岩石覆蓋最深的地下實驗室。實驗室周身都被堅硬的岩石所包圍,在進行關於暗物質的科研專案之前,這個神祕的“暗黑“實驗室的施工建設,是要面臨的第一個艱鉅挑戰。

隨著深度的增加,岩石層的組成成分的變化,使得在開鑿巖石的過程中遇到更加堅硬的火成岩,建設難度遠遠超過了其他普通地下實驗室。

“暗黑實驗室“的意義

而費盡周章偏偏要在岩石地下兩千四百米建立這個實驗室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因為暗物質存在的特殊性,它廣泛的存在於宇宙之中,但是本身並不帶電,只參與引力,以至於科研人員很難檢測到它的存在,連尋找到它的蹤跡都如此困難,又何談觀測研究呢?

無奈之下,只能採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來對暗物質進行觀測,探測暗物質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直接探測、間接探測和加速器探測;而能夠產生暗物質地地粒子對撞機,也就是加速器探測,無疑是暗物質研究中重中之重的存在。

通過粒子對撞機,可以通過人為的方式產生本應存在於宇宙之中的暗物質,讓科研人員能夠更加方便直觀地觀測暗物質,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空間之中四處都是各種輻射和宇宙射線,在研究地過程之中難免會出現干擾,導致實驗結果有所偏差。

但科學的嚴謹容不得一點差錯,失之毫釐,便差之千里,而地下實驗室的存在意義正在於此。這個地下實驗室是現在能夠到達的最好條件的暗物質實驗室,向上有垂直兩千多米的岩層厚度,使得實驗室中的輻射在一定程度上被降至最低,成為最適宜的研究場所。

雖然實驗室建設在深深的地下,但是科研人員的生活也並不會像許多人想象中那樣艱苦,科技的發展必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也讓科學研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驗室雖然建設在地下兩千米,但是實驗室僅僅用來進行粒子碰撞試驗,而科研人員可以在地表之上通過儀器進行觀測,避免終日藏於地下,不見天日。當初實驗室建設之時,使用隧道連線了附近的水電站,科研人員可以直接坐汽車通過隧道,就可以到達實驗室,節省金錢的同時,也帶來了便利。

其他各國也相繼建立地下實驗室,或許錦屏地下實驗室不是地下最深的實驗室,但是得天獨厚的岩層地勢是不可複製的,優渥的地理條件讓它成為世界上輻射最小,最適宜研究暗物質地實驗室。

可以說,它是未來地二十年中,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希望。宇宙,是一個巨集大遙遠,亙古不變的話題。在它面前,每一個生物都只不過是一個渺小細微的存在,我們不斷地去發掘和研究,但永遠都心存感恩與敬佩。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球-生命的歷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