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早期人們對宇宙的認知是建立在神學上的,西方人認為上帝是造物者,東方人雖然沒有統一的說法,但歸根結底還是認為神創造了一切,並且認為天體之所以能夠不停地轉動,是神在操作,實際並非如此。

馬克思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質時刻都處於絕對的運動中或相對的運動中。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宇宙中,我們不可能找到絕對靜止的物體。運動的現象放在地球上已經十分明顯了,但放到宇宙中去更加可觀,因為每一顆星球在不斷地轉動。小天體圍繞著大天體公轉,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地自轉;大天體在圍繞著更大品質天體公轉的同時也在不斷自轉,但表面上看似乎沒有特殊的力量供應天體的轉動,它們是如何轉動起來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在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中找到了答案。萬有引力定律最初只是被應用在解釋地球上的現象,隨著人類的視野在宇宙中逐漸開闊,科學家們發現該定律適合於宇宙中任何天體,那就是引力作用在天體之間普遍存在,這也是為什麼天體會轉動起來的原因。那麼是否存在不會轉動的天體呢?不存在的,天體唯有通過與其它天體之間發生引力相互作用,它才能夠保持穩定。

如果有一顆天體不受到其它星球的引力作用,那麼它很可能就撞上了其他星球。而現在宇宙中絕大多數天體都比較穩定地執行著,說明它們都處於一張張萬有引力的“網路”中。既然所有的天體都在不斷運動,它們運動的能量從何而來呢?至今人類也未在宇宙中發現有能夠為星球轉動提供能量的供應體。天體物理學家表示,這就不但要從天體的誕生講起,還要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起。

宇宙大爆炸理論指出在爆炸發生後有大量的氫氣和氦氣組成一團團巨大的星雲,這些星雲就是天體形成的最原始狀態。當星雲周圍發生了強烈的外界擾動因素,例如超新星爆發,那麼該星雲就會在該因素的影響下開始發生坍縮現象,同時接收到類似超新星爆炸所釋放出來的重元素。這些重元素隨著坍縮作用逐漸被壓在最裡面,用來充當星球核心反應的原料,地球和太陽就是這樣形成的。

在星雲形成天體的過程中,其中的氣體粒子會不斷地相互碰撞。隨機的碰撞導致了它們之間的能量是無法剛好抵消的,因此星雲的淨角動量不可能為零。隨著越來越多粒子的角動量累積,在整體上朝著一個方向運動,於是天體的自轉運動就有了基本的能量來源。同時一個天體還會受到周圍其他天體的引力影響,例如主恆星擁有強大的引力來束縛周圍的行星進行公轉運動。

由此看來一般天體的運動能量來源有兩種,一是具有更大引力天體的吸引,二是天體形成過程所累積的動量。不僅僅是在太陽系中,整個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都存在類似的情況,這或許是人類在研究宇宙發展問題上一個基礎發現。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北斗導航產業深度報告:北斗產業鏈今年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