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你觀察一隻飛行中的蚊子時,儘管它不停的飛來飛去,但實際上它在每一個時間點裡只會出現在一個位置,這就是粒子性。波動性的現象也簡單,你往平靜的水平扔一顆小石頭,當它落入水中的時候所產生的漣漪就是波動性,而當你連扔兩個小石頭的時候,當它們產生的波紋互相接近時,就會產生波的干涉現象。

在我們的常識中,我們觀測到的現象,要麼表現出粒子性,要麼表現出波動性。而在微觀世界裡,我們的常識就不是那麼好用了,因為那些微小的粒子,它們具有“波粒二象性”,簡單的講,就是它們的行動方式既可以是波動性質,也可以是粒子性質。

“雙縫干涉實驗”就是為了演示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做的實驗。其具體方式為:連續發射單個的電子穿過有著兩條縫隙的障礙物,最後這些電子會落在用於觀測的螢幕上,以便於觀察,在重複了很多次的這個過程之後,其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實驗結果顯示出了干涉現象,也就是說電子在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了波的性質,它能夠以波的形式同時穿過兩條縫隙,並且“與自己產生干涉現象”。看到這裡,你肯定會認為這並沒什麼“令人困惑”的,別急,我們接著講。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看見電子,但是可以通過感應裝置來觀察它,為了搞明白電子在這個過程中的運動軌跡,研究人員在兩個縫隙上都安裝了能夠觀察電子的感應裝置,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電子到底是通過了哪一個縫隙。

然後詭異的事情就發生了,當研究人員安裝了感應裝置之後,再次進行雙縫實驗時,他們驚奇的發現,電子的干涉條紋消失了,不管發射了多少個電子,它們都只表現出粒子性。而當研究人員移除了感應裝置,電子的干涉條紋馬上就又出現了!這個實驗的結果讓科學家非常困惑,為了保證電子的執行軌跡不被幹擾,研究人員使用了攝像機來對電子進行觀測,但其結果還是和以前一模一樣。

“好吧,既然這樣,那麼我在確定你通過了縫隙之後,再來拍攝你總可以了吧?”研究人員這樣想到,於是就有了“延遲雙縫干涉實驗”,其過程是這樣的,當研究人員通過高科技手段確定電子處於“已經穿過了縫隙,但是還沒落在擋板上”的時候,馬上用攝像機來觀測電子。然而令研究人員目瞪口呆的是,這個實驗的結果依然和之前的實驗結果相同!

研究人員並不甘心,他們又做了更高階的“量子擦除試驗”,這次他們的實驗物件是光子。這個實驗利用了光子的偏振性以及量子糾纏原理,他們在兩個縫隙上安裝了不同的介質,當光子通過某個縫隙的時候,由於介質的存在,它的偏振性就會發生改變,如果這個光子是與另一個光子處於量子糾纏態的話,那麼另一個光子的狀態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簡單的講,有一對處於量子糾纏態光子A和B,一個研究人員將光子B用來實驗,另一個研究人員卻“偷偷的”通過光子A來觀測光子B的狀態。由於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研究人員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觀測用於實驗的光子。

看到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相關研究人員的腦洞,居然能想出這樣的方法。然而事實上,這個實驗的結果仍然和以前的相同:當有觀測者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出現干涉條紋,而沒有觀測者的時候,干涉條紋又詭異的出現!

關於“雙縫干涉實驗”還有很多的升級版,這裡就不一一描述,但是這些實驗的結果都是一樣,即微觀粒子就像是一個個有思想的、無所不知的精靈,當沒有觀測者的時候,它們是一個個波函式,而當它們知道有人在觀測它的時候,它們馬上就只表現出粒子性,從不例外!

最新評論
  • 1 #

    世界本幻有,我亦非真假歸元性無二,寂滅性中花

  • 2 #

    薛定諤的電子和光子

  • 3 #

    離遠看是波,走近看是粒子很正常,離遠看一群人,走近看一個人一個人的個體。

  • 4 #

    確實感覺就是個投影

  • 5 #

    虛擬世界會告訴你世界是虛擬的?

  • 6 #

    光子沒有欺騙我們,是人的眼睛欺騙了自己。。

  • 7 #

    那電子怎麼知道你在觀察它?

  • 8 #

    整個世界就在當下這一念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土星新添二十顆新衛星,超越木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