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現在的地球表面,應該說除了誰誰家和南極洲,都已經是高風險的存在。如果有國家再往南極傳送幾艘科考或者遊覽船,那麼南極陷落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實際上未來發生的概率明顯是很高的。真到了那種程度,也就剩下在380公里高度,繞圈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是唯一暫時沒被攻破了。不過國際空間站要從地面定期補充貨物和人員,才能穩定的維持下去,既然和地面的交流不能停止,也就很可能導致國際空間站上最終也出現微小攻擊顆粒。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各大國都準備在未來20年裡,向火星發射有人的探測飛船。飛到火星附近即使不著陸。一個來回也需要至少3年的時間。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在這3年中,火星飛船上也突然出現了攻擊顆粒或者其他的不明問題。那麼又該如何處置呢?

這類風險還真要提前準備。因為在地球附近軌道飛行甚至是在地月間飛行的載人航天器內部出現了汙染問題,怎麼都好辦。畢竟最多兩三個星期之內就可以落回地面進行處置,而如果進行深空飛行,一次往返幾年的時間。風險就必須考慮的更加全面,準備工作就必須更細緻了。各國的載人航天,其實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統籌考慮過載人航天器被微生物汙染的問題。這種擔憂有3個方面,第一是擔心外太空有人類根本不了解,也不是地球生物的外太空微生物。一旦隨著各種往返的飛船落到地球表面,擔心由於和地球生物完全不同,導致根本無法對其進行殺滅,會引發地球生物的滅頂之災。不過直到今天,還沒有發現有和地球表面生物來源完全不同的外星物種的存在,哪怕是微生物。但凡是返回的航天器,不論載人不載人。降落後都要進行隔離檢查。

第二個風險,就是擔心地球上的現有微生物,會隨著載人航天器一起升空,可能會在外太空的特殊環境下,比如宇宙輻射的作用下,發生奇特的變異。導致一般的手段不能將其控制,這種風險也是存在的。不過返回式航天器再入大氣層時,外表有幾千到上萬攝氏度的高溫,會絕對殺滅地球本身具備的任何微生物。而飛船內部,在降落後也要消毒和隔離檢查。第三個風險,就是航天員在太空中突然生病,甚至發生相互的影響和近距離傳播。要對付這個問題,主要措施就是首先要在起飛前,至少一週甚至是兩週。對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都要在無菌室內進行對外隔離,減少和外界的接觸,確保航天員身體以健康的姿態進入外太空。而返回之後,也要進行一到兩週的隔離檢查。另外,就是會在飛船和空間站上,攜帶和儲備一些常用的Y品。作為萬一航天員身體不適時的簡單治療。如果空間站上真的發生嚴重的內部汙染,就只能緊急返回地面治療了。不過載人航天60多年來,還沒出過這類事故。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細說所謂的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