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無論是你身居何處,是何身份,亦或是年齡幾何,要想得以存活,保有生命,都離不開地球對我們的空氣、營養物質以及Sunny等的給養。當然,你如果想和我抬槓,人類早就已經登上月球了,並且可以依靠現有的裝置在那裡呆上一段時間。確實如此,但是全人類呢?而且裝置物資哪裡來,還是來自於我們長久居住的地球不是嗎?

眾所周知,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們發現現有已知的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充足的氧氣,適宜的溫度與Sunny,淡水資源,臭氧層的保護,河流湖泊,山川平原,都成了地球得天獨厚的"人類的家園"生命球的條件。

但是,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以及不可再生資源的慢慢消耗,再加之,我們人類的不斷繁衍生息,地球的內耗與負載越來越嚴重。雨林溼地的銳減,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厄爾尼諾現象的頻頻發生,我們終歸是有一種巨大的隱憂。

就像由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由吳京執導的《流浪地球》上映引起了內地不小的轟動。逃離地球計劃,有些人驚歎於科技的偉大,驚歎於災難面前人類的團結,更有人內心有了隱憂,地球有一天真的不再適宜我們待下去,我們人類又將何去何從?

火星,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像的一顆行星,可以在人類危難之際,供養我們人類嗎?總之,答案是未知的。但是,火星作為與地球最為相像的行星,自然成了人類探索的焦點,畢竟它可能是我們潛在的一個未知家園。那麼,火星屬於誰的問題,以及爭火星的問題自然就有資格備受人們的關注了。

探祕火星

火星,直徑約為6792千米,大約有地球的一半大。火星表面積與地球相當,而重力相當於地球上的五分之二。火星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1.027天,四季變化在火星上也是存在的,每個季節的長度相當於地球上每個季節的兩倍長。但是,相對於地球來說火星上的空氣稀薄,氧氣很少。光是二氧化碳就佔據了全部空氣的95%。但是,在火星上發現了水資源,確實算是一個驚喜。

最近,火星南極冰層中巨大的液態湖的發現使得人類更加幻想火星適宜我們的居住。因為資源的潛在利用價值以及酷似地球的環境,其實,早在1955年美蘇兩國就已經進行了太空競賽。

1964年11月28日,由美國人發射的名為水手4號的太空船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躍火星的太空船。但是,這次的探索並沒有讓人滿意,甚至隨之而來的是有點小失落。這艘太空船傳回來的照片顯示,火星表面全都是隕石坑,而且大氣稀薄,沒有生命跡象。而在之前人們的科技水平未能到達這片神祕之地之前,有許多科幻小說都幻想過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在1971年12月,蘇聯發射的火星3號探測船成功登陸了火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陸到火星的探測器。人類的探索永不停歇。

那麼,外太空的領地到底屬於了誰呢?是否是首次登上這片陸地就宣佈了所有權。這當然是全世界關注的問題。為了世界和平以及確保外太空資源的公平利用,早在1966年12月聯合國大會便通過了《外層空間條約》,該條約的出行是至關重要的。它規定了人類從事航天活動的十項基本原則,其中就包括條約的簽署國不對外層空間提領土要求,不把外層空間據為己有。

除此之外,還規定了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原則。這些規定的簽署表明,外太空及其包括的月球、火星空間為人類共同的財富,同時,和平利用也就意味著不允許有殺傷性武器的介入。可以說是全人類的福祉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簽署條約的國家有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等。且該條約是無限期有效,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航天技術早已發達的今天,關於外太空探索如此和平與安穩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索永不停歇

截止到現在,人類已經向火星表面以及附近軌道上發射了數十艘航天器,對其氣候、地形、水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但是由於運送物資的耗費巨大,進展仍然是緩慢的,卻是有成效且持續的。火星,作為一個綜合條件優越的星球是人類探索探測的重要目標。在2020年中美兩國均有探測火星的計劃。

最新研究報道,傑澤羅隕石坑,一個美國火星探測點,或許可能儲存著久遠的有機分子及微生物現象。當然,具體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考證。這個多彩的隕石坑是一個曾經有河流、湖泊和三角洲的地方。

新奇的是,美國當局還進行徵集名字活動,將志願者的名字刻入晶片福斯一起探索外太空,探索火星。很有意義的一個活動,許多人爭相報名。當然,也有人在推特上表示,是否有將自己的資訊洩露給外星人的風險,其實,這個問題,在聽起來有些可笑的同時,竟然也值得認真探索。畢竟,是否真的有沒有外星人存在至今對於我們人類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在火星探索以致外太空探索有更進一步的發現,這對於我們人類的進步以致人類的生存都將大有裨益。

至於我們的生存問題,地球對於我們還能夠支援我們幾代人的生存?地球真的有一天會垮掉嗎?我們真的能夠有一天成功逃離地球嗎?這些都不得而知。或許永遠不會,或許很快,或許很緩慢。這些都是我們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的動力。

不管怎麼說,目前為止,只有地球一個星球可以支援我們的生存。但眾所周知,地球也會超負荷,也會有資源枯竭的一天。如果我們無節制的消費他,到頭來災難會到來的更快。所以,為我們,為子子孫孫,愛護地球,需要每個人的共同踐行。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轉動10秒,人類會飛出地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