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搭載著7名宇航員在升空的時候瞬間爆炸,遺骸散落在大海中,這一事故導致了原計劃在同年10月發射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延遲發射。由於望遠鏡的特殊性,必須儲存在無塵房間,所以越晚發射經費消耗的就越多。
後來在好一番折騰下,1990年4月24日,備受矚目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坐在了“發現者”號太空梭的身上升了天。它的目標可不簡單,探索宇宙起源、研究太陽系和其他星系演化過程等等。都知道哈勃空間望遠鏡實力可是槓槓的,因為它攜帶了廣域和行星照相機、戈達德高解析攝譜儀、高速光度計、暗天體照相機和暗天體攝譜儀。說了它這麼多的實力,也該說說它的貢獻了。
在哈勃空間望遠鏡升空之前,人類對太空中各個星系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因為當時沒有什麼望遠鏡能看到超遠距離或者亮度不高的星系,所以科學家們就打算讓哈勃試一試,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因為它可以看清超遠距離的星系,不管是規則的還是不規則的都盡收眼底。
當它朝著浩蕩的太空望去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小小的光點,遠看還以為是一顆恆星,當把鏡頭推進的時候則發現,這些密密麻麻的光點都是一個個很小的星系,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它們個頭不大但是星系核十分明亮,那麼它們是什麼呢?這些天體叫做類星體,距離地球最少100億光年以上,在這個星系核中有個巨大的黑洞,它會瘋狂吸引周圍的天體,這些天體在墜入黑洞的時候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所以類星體就成為了宇宙中最亮的星。
其實早在1963年的時候類星體就出現在天文學家的眼前,由於距離過於遙遠,所以類星體的光線到達地球已經所剩無幾,導致天文學家判斷錯誤,當時大家還以為它只是和恆星很類似,所以取名叫做類星體,誰想到在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觀測下發現它並不是那麼回事。
話說回來咱們都知道宇宙是從大爆炸開始膨脹的,如果計算出了它膨脹的速度,就可以計算出宇宙現在已經多少歲了,話是說的這麼簡單,但是想要真正的測量宇宙究竟要怎麼做呢?在這個時候天文學家利用了造父變星,它是脈衝星的一種,光亮程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由於比較穩定,被天文學家們通過視差法計算宇宙空間距離,所以被稱之為“量天尺”。
在哈勃空間望遠鏡還沒有上任之前,各個天文學家們就已經對宇宙的年齡進行了各種演算和猜測,最終也只確定在100億歲到200億歲這個區間,哈勃的出現簡直對科學發展是如虎添翼,它仔細的觀察了31個造父變星,終於測出了宇宙是以什麼樣的速度發生膨脹,從而判定出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7億年前。既然宇宙已經膨脹了這麼久,就說明每個星系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大,所以天文學家們就在猜測,宇宙會按照現在這樣一直膨脹呢?還是在某個時刻不再膨脹,各個天體都朝著一個地方進行塌縮呢?在上個世紀末期,天文學家們認為宇宙會無限制膨脹,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膨脹的速度在原來越快,如果宇宙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停止膨脹進行塌縮的話,那麼現在宇宙膨脹的速度應該是減緩才對,然而事實卻與之相反,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物質在驅使宇宙加速膨脹呢?
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一個叫做暗能量的名詞誕生了,有研究認為整個宇宙有27%是暗物質,68%是暗能量,它們對光不會有任何反應,所以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它的存在。說了這麼多,大家也應該知道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能力有多強,貢獻有多大了吧?不過已經30年了它也快要退役了,在之後當然會有更優秀探索器,它就是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目前預計在2021年3月份發射,它的成績會比哈勃空間望遠鏡更好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