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圖為雙星系統PSR J1141-6545中不斷旋轉的白矮星產生的參考系拖曳現象概念圖。

愛因斯坦曾預言過一種名叫“參考系拖曳”的現象,又名冷澤-提爾苓效應,認為時空會圍繞一個不斷旋轉的大品質物體轉動。就好像把地球浸到蜂蜜中,隨著地球自轉、周圍的蜂蜜也會被帶著旋轉一樣。

衛星實驗已經在地球自轉的引力場中檢測到了參考系拖曳現象,但這種效應極其微弱,很難測量。在白矮星和中子星等品質更大、引力場更強的天體周圍,觀察到這種現象的機會應該更大。

科學家將目標瞄準了PSR J1141-6545,一顆品質約為太陽1.27倍的年輕脈衝星。它位於蒼蠅座中,靠近著名的南十字座,距地球約1萬至2.5萬光年。

脈衝星是一種快速旋轉的中子星,會沿著磁極的方向向外發射射電波。(中子星是恆星在超新星爆發等劇烈爆炸中死去後留下的遺骸,其引力極大,足以將質子與電子擠壓在一起、形成中子。)

脈衝星PSR J1141-6545圍繞一顆品質與太陽差不多的白矮星旋轉。白矮星是中等體積的恆星耗盡燃料死去後留下的核心部分,密度極大,體積則與地球差不多。我們的太陽有朝一日也會變成一顆白矮星,銀河系中超過90%的恆星也會如此。

該脈衝星圍繞白矮星旋轉的軌道非常短,且公轉速度高達每小時1百萬公里,不到5小時便可轉完一圈。軌道距白矮星非常近,距離最大處僅比太陽直徑稍大一些。

在過去近20年間,研究人員一直在利用澳洲的帕克斯天文臺和UTMOST射電望遠鏡測量該脈衝星發出的脈衝到達地球的時間,精確度在100微秒以內。他們藉此發現,該脈衝星和白矮星圍繞彼此旋轉的方式發生了長期偏移。

在排除了其它可能的原因後,科學家們總結認為,該現象是參考系拖曳效應導致的:快速旋轉的白矮星對時空造成了拖曳作用,進而導致脈衝星軌道的朝向漸漸發生了變化。根據參考系拖曳的程度,研究人員計算得出,這顆白矮星每小時會圍繞軸線自轉30次。

此前的研究顯示,這顆白矮星形成的時間比脈衝星要早。該理論模型預測道,在形成脈衝星的那次超新星爆發發生前,該脈衝星的前體已經在約16000萬年的時間裡,向白矮星傾倒了相當於2萬個地球那麼重的物質,加快了白矮星的旋轉速度。

“在PSR J1141-6545系統中,脈衝星比白矮星要年輕,這樣的系統相當罕見。”研究人員指出,此次新研究“證實了一條約20年前提出的、有關此類雙星系統如何形成的假說”。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利用參考系拖曳現象,進一步了解了引發該現象的那顆不斷旋轉的恆星。未來他們還可以利用類似技術分析雙中子星系統,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內部組成。“我們觀察雙中子星系統已經有50多年了,但依然毫無頭緒。”研究人員表示,“中子星內部的物質密度遠高於能在實驗室中實現的密度,因此如果能將該技術用來研究雙中子星系統,我們一定能學到許多全新的物理知識。”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北極發現4.6萬年前"屍體",地球是怎麼了?人類又將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