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的科學研究基礎知識
從古至今,宇宙科學家用大爆炸理論模型來詮釋宇宙空間。宇宙科學家說,137億年前,宇宙起源於一次爆炸,之後漸漸地膨脹、冷卻,形成了我們現在這些浩大的宇宙空間。
這些看法有很多直接證據能夠支撐,但是它也是有兩個問題:
一個是它無法詮釋,假如僅僅 一場爆炸的話,就只有一個熱源,那麼冷卻的過程中也應該是:離爆炸源更近的地方,更熱一些,而遠處就會更冷。但是宇宙科學家精確測量了宇宙空間各處的溫度,看到溫度基本上一致。
還有一個問題,宇宙科學家測算過,說假如宇宙空間裡的物質再密實一點點,物質和物質之間的萬有引力更強了,宇宙空間會收縮、擠壓,走向毀滅;而假如宇宙空間當中的物質再稀一些呢?宇宙空間又會發生大冷寂:就是物質之間離得更遠了,萬有引力太弱,所有東西都開始四散奔逃,宇宙空間同樣會走向終結。
可現實就是,這兩種情況都沒發生,我們的宇宙空間剛剛好,既不是太密,也不是太稀疏,一直是處在中間的臨界狀態。這又是為什麼呢?爆炸也詮釋不了。
之後,宇宙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模型,能完美地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是宇宙空間暴脹。
這些模型說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團微小又均勻的物質,它的密度很大,又很難稀釋,密度不會變化。假如1克這些物質,體積膨脹到兩倍,那麼就會變成兩克物質。這團不可稀釋的物質,每次都膨脹到雙倍,每次翻番所花費的時間一致。這樣1變2,2變4,4變8……就像無限地分身。
假如這些過程永遠進行下去,那就是一場永恆暴脹,但是這樣怎麼會形成我們現在宇宙空間中這麼多穩定的物質呢?於是宇宙科學家又在想,每一次分身,都留下來一部分物質,停止暴脹,讓它們衰變成普通的“非暴脹物質”,每一次暴脹的時候,有1/3的物質停止衰變,變成普通物質,這些普通物質漸漸地形成了宇宙空間中的星系、恆星這些東西。在暴脹結束的區域,星系就會在其中孕育。
這樣一個宇宙空間暴脹的模型,就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為什麼,宇宙空間中相隔很遠的區域,溫度基本上一樣,是因為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起源,它們都來自最初那一小團暴脹物質不斷翻倍。宇宙空間暴脹模型讓宇宙空間中很多問題都能得到合理的詮釋,所以這些模型也越來越受到主流宇宙科學家的認可。
四層多重宇宙的神奇世界
首先,要區分兩個概念——多重宇宙和平行宇宙。
宇宙空間有四重。每一重宇宙空間裡,存在著許許多多個平行宇宙。一重宇宙空間就像一層樓,而一個平行宇宙就像一層樓當中的一個房間。
第一層多重宇宙:在遙遠的地方,有另外一個你。
“第一層多重宇宙”,相當於第一層樓,它裡面包含的房間,就是所有的“第一層平行宇宙”,其中還包含咱們地球所在的這些宇宙空間——也可以叫“我們的宇宙空間”。
關於第一層多重宇宙的爭議並不多,它們其實就是其他暴脹停止的區域留下的產物,這些宇宙空間和我們的宇宙空間,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理常數一致,但是粒子的排列方式很可能不一樣,比方說,在我們這些宇宙空間,這1萬個原子組成了一粒灰塵,在那個宇宙空間裡,1萬個原子很可能改變了排列方式,組成了別的東西。
當然,也是有可能這1萬個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一樣的。同樣的,可能在其他宇宙空間裡,有一個人身上的所有原子,跟你身上的所有原子,組成的方式一模一樣。宇宙科學家用數學就可以算出來,在距離咱們這些宇宙空間,10的10萬億億億次方米之外,有另外一個你存在,活在他那個星系裡。
甚至你還能找到一個跟我們這些宇宙空間一模一樣的宇宙空間,假如你想找到兩個完全一樣的宇宙空間,你在宇宙空間中走直線,需要橫穿10的10的118個宇宙直徑,能夠到達第一個與我們的宇宙空間完全相同的宇宙空間。
第二層多重宇宙:人類永遠無法到達的地方。
這類宇宙空間有一個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它們當中的物理定律大體上跟我們一樣,但是其中基本的物理常數就不一樣了。
第二層多重宇宙長什麼樣子?你看冬天的時候,你站在樹下,看著光禿禿的樹枝,還有後面的天空,樹枝把天空分割成了好多塊兒,每一塊兒分割出來的小片天空,就像是暴脹結束的產物,就是一個“第一層多重宇宙”,那一小片天空就像一個兜兜,裡面揣著許許多多個我們這樣的宇宙空間。我們這些宇宙空間,就像一小片天空上,飛過去一隻氣球這麼小。
你把樹枝之間,所有的一小片一小片天空,都彙總起來,把所有的“第一層多重宇宙”都彙總起來,它們整個就是第二層多重宇宙。
宇宙科學家看到,我們身邊這看似空曠的空間,它其實不空。空間是一種介質,它有許多種狀態,宇宙科學家把這些狀態叫做相,照相的相。這些相,就類似於水的三種相,固態的冰,液態的水,氣態的水蒸氣。空間的相比水的三種相可多多了,空間有10的500次方種相,而我們僅僅 身處其中一種相里面。
第三層多重宇宙:我們所經歷的現實開始出現了分裂。
根據量子理論,一件事件發生之後,能夠產生不同的後果,而所有可能的後果都會形成一個宇宙空間,這就是第三層平行宇宙。
怎麼來理解這麼瘋狂的想法呢?比如你在考慮中午吃什麼,東北菜還是川菜?選擇結束後,你的思維會同時處於兩個狀態,這時就出現了兩個不同版本的你,他們主觀上都感覺是真實的,完全意識不到彼此的存在。某一時刻,存在多少種可能性,就會有多少個世界誕生。
平行宇宙的分裂,就這樣持續不斷地進行著,數不勝數。因為它從大爆炸理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平行宇宙的數量浩如煙海,遠大於宇宙空間中所有沙子的數量。
不要被身體上具體的“感知”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你之所以只感覺到一個宇宙空間,一種確定的結果。是因為量子力學有一種保密機制:某個物體的位置,只有在不為世界所知曉的情況下,才能同時處於兩個位置的疊加態,假如祕密洩露,所有疊加態效應瞬間坍縮,經過觀測,結果就是二選一——要麼這裡,要麼那裡。
第四層多重宇宙:宇宙空間是由數學寫就的偉大之書。
在作者的眼中,宇宙空間不是物質的,不是物理的,而是數學的。
我們宇宙空間中的萬事萬物,都可以被抽象成純粹的數學,而作者說:我們的實在不光是能被數學所描述,它本身就是數學。
比方說每一個物體,像“籃球”“棋子”“山羊”“檯燈”,這些都是人類為了方便,給一團物質定義出來的“包袱”——給它們打一個包,叫這些名字。如果我們能甩掉這些包袱,去描述各種包袱的抽象規律,那就是數學結構了。比方說1+1=2,它就是一種數學結構的體現,它能夠代表各種包袱:1個蘋果+1個蘋果=2個蘋果,1個籃球+1個籃球=2個籃球,等等。
每一個對人類非常重要的、顯現出來的東西,我們都用新概念創造出了“新的包袱”。而宇宙科學家想要追求的萬物至理,沒有任何“包袱”,它是純粹的數學結構。在作者看來,宇宙空間在最底層、最本質的實在,是一個數學結構,而不是分子、原子、電子、夸克這些東西,這些統統都是“包袱”。他認為宇宙空間的終極實在是數學結構。所以作者提出的第四層多重宇宙,也是最後一重宇宙空間,就是“數學宇宙空間”。數學統治一切。
實際上每種數學結構都對應著一個多重宇宙,不同的多重宇宙擁有不同的數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