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人類過去這麼多年,都沒有進化,進化論一定是假的。
如果你能夠暫時脫離人類的時間尺度,而以深度時間的視角來看待演化,把最近這一萬年看成歲月長河中一朵浪花,你會發現,人類一直都在進化。
人類依然在進化研究人員估算了超過 100 萬種發現於人類身上的變異(DNA 密碼的改變)的年代,其中的絕大部分被證實非常年輕。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中有大約1800個基因呈加速進化狀態,這一數目佔整個人類基因組的約7%。
狹窄的生殖瓶頸和突然爆發的人口增長,促成了一輪新的遺傳變異熱潮。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過去的5000年至1萬年,人類進化的速度其實加快了100倍,演化的步非常此迅猛,人類身體和頭腦的變化比在任何有記錄的歷史時期都更加顯著。並且,這種進化仍在持續。
要知道,僅僅 1 萬年前,上次冰川期結束的時候,地球上大約有 500 萬人,現在則有 70 億。
每一次生育過程都伴隨著幾處隨機變異,再乘以人類不斷擴張的人口規模,於是大量的變異便產生了。
以我們為參考系,這時間很長,但是以地球為時間尺度,這僅僅是彈指一瞬間,這也意味著人類的演化速度超過了任何一個物種。
比如,在寒冷的地方,人們不需要很多針對低溫的生理防護,但在新落戶的更冷的地區人們就會需要,比如說較短的胳膊和腿,較高的基礎代謝和較小的鼻子。隨著食物製備的新方法的出現,比如用火烹煮食物,人類牙齒開始變小,並在隨後的許多世代中變得越來越小。
格雷戈裡•柯克倫(Gregory Cochran),來自:ben-ts
亨利•哈本丁(Henry Harpending),來自:splcenter
在與病毒的鬥爭中,人類將繼續進化以應對新出現的各種疾病。具有抵抗感染病能力的基因一直是人類基因組中進化速度最快的基因之一。
祖先生活在歐洲城市中的人可能對天花的抵抗能力更強,而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則對瘧疾的抵抗能力更強。
當然,這個演化不一定是好的,人口增長得太快,選擇作用很難及時淘汰新的有害等位基因。
很多人說,有什麼證據證明嗎?這種情況的後果之一,便是可能有害的遺傳變異在人類中的積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豆骨的出現。
科學家發現人類正多了塊骨頭人體內共有206塊骨骼,主要分為頭骨,軀幹骨,脊柱骨,上肢骨和下肢骨。這是我們從小學時期就接收到的知識,然而,隨著人類的進化,人類可能將擁有207塊骨骼。
科學家發現,全球40%的人膝蓋後方肌腱中長出了一塊小骨骼,這就是豆骨。
它的直徑不足1.3釐米,是在我們靈長類祖先身體上發現的,它被稱為“骨骼闌尾”,因為它的存在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在古猿向人類發展的程序中,豆骨已經消失。
然而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150多年進行的2.1萬多項科學研究,發現目前豆骨在人體存在的機率是100年前的3倍,全球40%的人都長有豆骨。
之所以會這樣,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飲食條件越來越好,一項全球人口研究發現人們已經比自己的長輩更加聰明而且更高。研究發現,那些不同遺傳背景的父母產下的後代趨向於長得更高,而且比其他人擁有更加敏銳的思考能力。
但是變得更高更重,膝蓋承受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為了更好承受壓力,膝蓋進化出來了新的骨骼,那就是豆骨。它會在未來逐漸成為人體解剖學中的一個正常變體。
豆骨在一些哺乳動物之中仍然存在,它生長在肌肉的肌腱中,就像膝蓋骨或髕骨一樣。在哺乳動物之中,它可以幫助幫助減少肌腱內部的摩擦,改變肌肉力量,或者,就像膝蓋骨一樣,增加肌肉的機械力量。
豆骨的出現卻不是好事情這對人類來說並不是好事情,出更多骨骼緩解壓力。但是這將產生一個問題,膝骨骼會磨損重要的軟骨組織,從而導致骨關節炎。
豆骨還可能會造成膝蓋受力不均,增大軟骨損傷。
它也可能在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後引發疼痛,因為多餘的骨骼透過鑽入大腿骨來保持其位置,當這部分骨骼被替換,將該骨骼移除後,骨骼位置將形成一個凹陷,當人們行走時,肌腱會從左至右產生“斷裂感”,出現疼痛。
研究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在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後,有些病人切除了豆骨,而另一些病人卻留下了。術後出現疼痛和麻痺僅見於仍有豆骨的患者。因此,科學家建議在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時移除豆骨。
科學家發現,在人類中,這一現象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為普遍,與年輕人相比,年齡較大的人更為普遍,而且存在很大的區域差異,豆骨在生活在亞洲和大洋洲的人中最常見,在北美和非洲的人中最不常見。
事實上,英國五分之一45歲以上人群遭受著這種痛苦,他們膝蓋長出豆骨的機率是其他年齡段人群的兩倍。一些專家表示,如果發現豆骨,就應該儘早移除。
不過,豆骨它的存在可能並不總是被X光或CT掃描所發現。例如,一項針對中國人群的研究報告說,57.9%的豆骨在X光片上看不到。
所以,從豆骨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在演化過程中,並不一定產生有益的基因,還可能產生有害的基因,另外,人類的進化一直在進行,只不過以我們自身作為尺度來看,這種變化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