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熱議的茅臺“白酒院士”話題其焦點不管是質疑,還是以生物科學而論證。公眾的輿論並非沒有原因。
因為讓人稱奇的是,我國還有“菸草院士”,其實,無論是“白酒院士”也好,“菸草院士”也罷,重要的是他們符合院士的標準(院士是我國科技界最高榮譽稱號,被推薦者都是對推動國家和社會科技進步有建樹的科技工作者。)按照這樣的突出貢獻,作為常人的理解,是無法理解煙和酒能造福中國人民的。
要知道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屠呦呦至今仍然不是院士。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這眼看著喝不起的茅臺酒就要戰勝救命的青蒿素了!
張亭棟是被認為是中國大陸繼屠呦呦之後,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之一,他的貢獻是創新性地研究了白血病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療法,不僅為全世界白血病人治療帶來了福音,而且進一步研究,還有望對其他癌症的治療產生積極效果,可是張亭棟也是吳博士學位、無留學經歷、無院士頭銜的“三無”教授。
饒毅是著名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學成歸國的頂級學者,他研究的領域是神經生物學領域。就是這樣的人才也無緣院士。
施一公現在雖然已經是中科院院士,但也是曾經的落選者,奇怪的是他卻在2013年入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還入選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院士。如果說美國和中國的標準不同,但科學無國界屬於全人類,而且,美國院士的核心標準也很簡單和直接,科學成就。這一標準應該也和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核心標準一致的吧。
最令人遺憾和可惜的就是女科學家顏寧教授了,在清華大學任教長達10年之久,最終選擇了“棄國赴美”,而且背井離鄉後,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經遭受了無數的謾罵“賣國、叛徒”,顏寧也只是簡單的迴應了五個字“換個新環境”。多麼耐人尋味的回答啊。
畢竟涉及到科學的高度,還是應該嚴謹一些,那樣才是對科學的敬畏和尊重,對國家的人才選拔和激勵的正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