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就已經根據不同的板塊,不同的地理位置,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都做了明確的劃分。陸地劃為7大洲,海洋劃為4大洋。大陸與大陸之間分界線很容易就可以區分開,但海洋劃分後,分界線就沒那麼明顯了,因為海洋是由水構成的。
但奇怪的是,人們發現地球上有一處的海水中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它就在巴拿馬運河到南美洲南端的這個地方,那裡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匯處。在這個交界處正好在德雷克海峽,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分界線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從高空往下望,左邊是顏色較深的大西洋海水,而右邊則是顏色較淺的太平洋海水,就像有什麼東西或一種力量把它們隔開了一樣。為什麼這兩大洋的海水不相融,彼此之間還有這麼明顯的分界線呢?
我們都知道,水是流動性的液體。一般情況下,即使我們把不同的濃度的水倒到同一個容器中,這些水都會很快地融合在一起。就算是墨水滴入清水中,也只是剛開始可以看到墨水的痕跡,一段時間後,墨水和清水就會完全融合了,更何況墨水滴入的是容器中的水,裡面的水是固定的。而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都是流動的,為什麼彼此之間的水卻可以分得那麼清楚,沒有融合一起呢?
原來主要原因是流經這兩大洋裡的暖流和寒流,這兩大流分別存在於美洲兩岸。大西洋受到的是一股由墨西哥灣起源的暖流,途徑佛羅里達海峽,最後沿美國東岸北上。這股暖流的力量非常強大,它能源源不斷地把流經過的海水帶起來。太平洋所經受的是寒流,而且流向也不一樣。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兩個大洋的海水密度不同。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它佔了三分之一的地球面積,從赤道到極地經過了多個季候地區。其中大部分的面積都是位於低緯度地帶,大部分都途徑赤道和熱帶緯度,這些區域的雨水比較充沛,這也使得太平洋的水量較多。所以相對大西洋而言,太平洋的水質顏色看起來比較淺,鹽的成分較少。而另一邊的大西洋,則剛好相反。由於水量相對較少,鹽的成分就比較高,水分蒸發的也就更快。
一般來說,密度越相近的海水,他們就越容易相溶。而密度相差越大,相溶性的影響就越大。其實這一現象不只發生在海水與海水之間,有時河水流入海中時,也會出現這種交匯處不相溶的現象。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成分是不一樣的,海水中所含有的鹽分和微生物等成分也各不相同,這也是造成海水的顏色不同的原因。
太平洋和大西洋所經過的地理位置不一樣,海底的結構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講,海水經過山脈區域,這片海域的海平面就相對比較高。而經過盤地的海域,它的海平而就相對比較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匯處之所以會出現海平面的高度差,主要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另外,地球自西向東轉動,而太平洋正好位於大西洋的西邊,所以太平洋的水位相對來說會顯得高點的。這就好比我們向前推動一杯水時,由於慣性的作用,也會出現一高一代的水面。
據海洋專家表示,出現這種涇渭分明的現象,並不是海水中含有油,也不是因為分界線處有什麼東西相隔。當河水或江水流入海洋中時,淡水和海水混合之後就會形成一種稀薄的浮鹹水羽狀流,另外河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較多,顏色偏黃。當河水與藍色的海水彙集時,浮鹹水羽狀流就會使河水與海水交匯處出現了很明顯的分界線。這種現象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弗雷澤河就比較常見,弗雷澤河是一條流向喬治亞海峽的河流。另外,河流的含沙量大,在匯入海洋中時,會有大量的淤泥沉澱下來,形成明顯的淡水羽流。淡水和海水所含有的微生物不一樣,支援的浮游植物也不一樣。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不管是大西洋與太平洋,還是河水與海水,它們都不會出現完全不能混合的現象。畢竟水是流動的物質。從海平面上看,水面上是有分界線的,但實際上,兩大洋的海水是相互流動的。大自然是很神奇的,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