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婭,地球女神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化學家羅洛克博士參與了對外星生命的探索。在將地球與其他行星進行比較後,他發現地球大氣的組成遠非物理研究所預測的平衡,只是保持在最有利於生命延續的水平。進一步的研究使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地球就像一個活的系統。
為了解釋地球的這些特徵,Rofrock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即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有機體。
地球上的整個生物圈,就像我們熟悉的生物個體調節他們的內部環境一樣,不斷調節地球大氣層和海洋中各種化學成分的比例,這樣環境就能滿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需求。換句話說,地球生物圈正在積極調整其環境,而不是被動地適應它。因此,正如生物個體有生理過程一樣,地球也有自己的生理過程。例如,將人體溫度保持在大約37℃。對於完成人體的大部分新陳代謝來說,是最佳的。無論是在寒冷的極地地區還是在炎熱的赤道地區,體溫的變化都可以忽略不計。除了體溫,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比例和鹽的濃度基本上保持在恆定狀態,地球也有類似的特徵。目前,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約為21 %,有證據表明,大約3億至4億年前,氧氣濃度穩定在這個水平。這是延續生命的最佳濃度。如果濃度稍低,大型動物和飛蟲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來維持生命。如果濃度稍高,即使是水分較多的綠色植物也很容易被點燃。此外,海洋表面溫度和鹽度基本保持在穩定水平。
Rofrock稱這個假說為蓋婭假說,這意味著地球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地球女神。
20世紀80年代初,另一位英國學者拉塞爾根據系統專家的理論對地球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如tal安菲爾德和miller關於生命系統的理論。結果表明,地球具有生命所特有的所有基本特徵。新陳代謝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區別之一。研究表明,地球像生物一樣,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並不斷創新。地球岩石圈下面的軟流圈不斷向地表噴出熱岩漿,形成壯觀的火山爆發和新的地殼。
與此同時,它也在不斷“吞噬”舊地殼,並將其轉化為地幔物質。米勒定義了生命系統的19個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反映了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徵。拉塞爾找到了地球上所有19個子系統的相應部分。換句話說,地球也有自己的呼吸、消化和排洩系統,甚至還有一個處理資訊的神經思維繫統。因此,羅素認為,地球就像病毒和藍鯨一樣,應該被視為一個有生命的系統。
蓋婭假說不僅與許多觀測事實相一致,而且有利於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和環境,因此越來越受到關注。
地球的本能和智慧
所有生物都有生存的天性和能力,地球作為生物也不例外。為了保護自己,它首先為自己製造了一層膜——大氣層,地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宇宙射線和隕石的入侵。然而,光靠這些是不夠的。大氣層完全無法應對小行星和彗星的破壞性影響。因此,地球必須找到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來保護自己。最好的選擇是製造一批既有智慧又有勇氣的機器人。我們人類是這個選擇的產物。
為了創造智慧機器人,地球設計創造了生命,為生命的進化鋪平了道路。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機制。這裡所謂的自然選擇實際上是指環境條件(包括食物、生活空間、氣候等)的過程。)對生物採取行動,使適者生存,適者被淘汰。然而,環境從頭到尾都是由地球創造的,所以自然選擇最終是地球的選擇。
DNA是不朽的傑作,是地球利用“原始湯”編制的程式,也賦予它特殊的功能和用途。
根據道金斯的說法,DNA的目的是擴大一個人的隊伍,並保持永恆的存在。為了實現這個目標,DNA必須採取措施保護地球,否則,地球將被摧毀,DNA將不復存在。
為了讓機器保護自己,地球移動陸地和海洋,旋轉磁力,調節氣候,不斷改變環境,修正程式( DNA ),使機器從單細胞變成多細胞,從植物變成動物,變得越來越複雜、精緻,更接近它們的目的。與此同時,地球也在為最終的智慧機器正常執行準備能量。
我們人類的出現是地球長期規劃的結果。如果按照“上帝”的想法,地球在創造了動植物之後立即創造了人類,那麼今天的地球將會是這樣的——不是在資訊時代,而是在封建時代,甚至是永遠。
早在泥盆紀,地球上就出現了陸地動物,那時,能夠形成煤的樹木還沒有生長出來。
因此,如果地球創造了一個環境來在動物出現後立即創造人類,即使有非凡的智慧,他們也無法發明蒸汽機、汽車和飛機。眾所周知,地球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煤炭生產活動和兩次大規模的石油生產。第一次造煤發生在石炭紀至二疊紀,另外兩次分別發生在侏羅紀和第三紀。石油主要產於中生代和第三紀。人類的出現是在第三集以後的第四紀。
目前,已證明全球煤炭總儲量為5000億噸,石油儲量為4550億桶。人們對這些燃料的使用壽命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我們完全相信這樣的預測,即當煤和石油全部用完時,人類肯定會找到替代新能源。這就是地球是如何為我們精心設計的。
正是通過這些深思熟慮的設計,人類出現了,宇宙飛船和火箭誕生了,地球的目的也逐漸實現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一定能夠將所有的東西與地球隔離開來,承擔起保衛地球的重要任務。
人與地球的關係
人類是地球的物體。地球創造了人類,並把希望寄託在人類身上。我們和地球聯絡在一起,我們每個人都會繁榮,我們每個人都會失敗。因此,人類必須處理好與地球的關係。
首先,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想法。我們與地球共生。地球是一個有機體。我們寄生在它身上,從它身上吸收營養,然後繁殖。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為建設地球生態共生環境和實現其目標做出貢獻。如果我們的工作是正確的,能夠讓地球滿意,那麼地球將繼續給予人類應有的地位,讓他們在共生系統中發揮作用。如果人類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以我為中心,繼續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那麼地球可能會將人類從共生系統中移除,就像6500萬年前移除恐龍一樣。因此,我們必須放棄“人類中心主義”的理念,努力改變對自然的征服,將自然轉化為對自然的尊重,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地球)的和諧共處。
第二,我們必須對地球有深刻的了解,努力了解地球,真正認識到人們有著相同的目標。如果不了解地球的運動和性質,就不可能了解地球上某些現象所包含的資訊,也不可能正確診斷地球並提出科學的救援措施。由於我們對地球了解不多,當地球變暖時,我們不確定地球是“發燒”還是在正常溫度範圍內,因此採取進一步的措施是不方便的。
目前,問題的關鍵是人類和地球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到今天,人類已經獲得了了解地球的能力,但是很少有人認為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精神有機體來理解和交流它。在這方面,我們甚至不如古人。
中國古代提倡“天人合一”或“天人感應”。這種觀點認為,天是靈性的、有意志的和有目的的,人和天是相通的。人生於天地,由天地命令。天可以影響人們,人們的活動必須符合天的意願。古人說這裡的“天”是指自然,即地球及其周圍的環境。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或“人與自然的感應”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人與地球的共生”然而,古人比現在思考得更透徹,闡述得更簡潔,更富有人情味。今天,人們說話更“科學”,比古人機械而生硬。因此,我們應該虛心請教古人,將古人思想的精髓植入現代科學理論體系,用心理解地球,與地球交流,真正達到“人與自然和諧”或“人與地球統一”的境界,與地球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