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20年新冠疫情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對這一資料的關注度逐漸忽略——一個令人擔憂的氣候變化趨勢:高溫。從西伯利亞到美國西南部,氣溫接近或打破了歷史記錄。這是一種常態,而非異常——2020年只是全球氣溫持續升高這一令人擔憂趨勢的另一個數據點。

明顯的罪魁禍首是氣候變化,這是人類活動導致的持續的逐漸變暖過程。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不斷上升,更多破紀錄的年份肯定會到來,帶來越來越危險的後果。那麼,到底會有多熱呢?

答案是雙重的:天氣會越來越熱,但我們還不知道會有多熱。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未來地球溫度的上升仍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何時、以多快的速度開始控制排放對全球變暖的演變起著重要作用。儘管可能性越來越小,但我們仍有機會在造成太大破壞之前阻止氣候變化。另一方面,不採取行動可能會導致看起來完全是世界末日的情況。

當我們談論全球變暖時,最好的參考是由聯合國管理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IPCC大約每十年釋出一次關於全球變暖的綜合報告,它是氣候資料和預測的最佳來源之一。上一份完整報告於2014年發表,下一份報告定於2022年發表。這些報告是基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氣候科學家的工作,其中包括對氣候的更新以及基於複雜氣候模型的未來預測。

談到全球變暖,我們最好的參考是由聯合國管理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IPCC大約每十年釋出一次關於全球變暖的全面報告,它是氣候資料和預測的最佳來源之一。上一份完整的報告是在2014年釋出的,下一份報告計劃在2022年釋出。這些報告是基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氣候科學家的工作,包括氣候的更新,以及基於複雜的氣候模型對未來的預測。

報告的基石是所謂的代表性濃度路徑,或稱rcp。這是基於不同排放水平的幾種不同的氣候情景,從樂觀的假設——我們立即採取行動,到更令人擔憂的假設——我們什麼都不做。目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需要在21世紀末之前將氣溫保持在3.5華氏度以下,以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後果。

要想將氣溫上升控制在3.5度以內,全世界就必須堅持RCP方案中較為樂觀的一種,即RCP2.6。如果我們現在開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是可以實現的。(嚴格來說,我們應該從2020年開始。)

在一種稱為RCP4.5的更為溫和的情況下,排放量將在2045年開始下降。這將使氣溫保持在3.5至5.5度之間。

全球變暖的影響

總的來說,科學家們認為,到2100年,地球的溫度將升高3.5度至8度以上,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在這個範圍的中間。但無論79年後我們在哪裡結束,影響肯定是劇烈的,無論溫度計讀數如何。

值得記住的是,自前工業時代以來,地球已經變暖了約1.5度,這是談論全球變暖時最常見的基線。這1.5度的變化已經導致海平面上升約7.5英寸,全球冰蓋每年減少1.3萬億噸。這破壞了全球氣候模式,導致更嚴重的風暴、乾旱、熱浪和其他自然災害。氣溫再升高一度就可能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科學家已經預測,未來的熱浪每年都將危及世界各地數百萬人的生命。據預測,越來越多的氣候難民將逃離世界赤道,這引發了人們對他們遷移到的較冷國家的移民危機的擔憂。包括紐約、邁阿密、雅加達、拉各斯等沿海城市將需要適應,人口流動可能永久性地重塑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人口結構。

重要的是,全球氣溫變化只是平均水平。在一些地方,氣候變暖可能會更加極端。

參考: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

10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章魚可能來自外星,它們為何沒先一步進化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