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有著“人造太陽”之稱的可控核聚變裝置研發領域,即便是放眼全球範圍內,中國也是當之無愧的處於第一梯隊。據國內權威訊息顯示,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有望在今年年內正式建成並點火投入執行,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添磚加瓦。

說起這個新一代的“人造太陽”,它與國內此前已經投運的同類裝置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其等離子體溫度將有望超過2億攝氏度。而這一溫度資料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我們熟悉的太陽,它的表面溫度才6000攝氏度的水平,即便是其核心溫度也只有2000萬攝氏度。

圖為“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的核心部件——主機真空室的特寫。簡單點講,這個直徑5.3米,高3.2米的裝置,其實就是為聚變實驗量身定製的容器。據了解,該真空室除了可以耐受1.5億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外,還能很好的應對聚變反應所產生的各種電磁力和熱應力。

而在“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正式投運之前,國內執行溫度最高的“人造太陽”,還是被稱為“東方超環”(ESAT)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該裝置在2018年創下過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溫度條件下,長達10秒的持續執行時間,為中國可控核聚變研究積累了不少經驗。

相比於可控核裂變技術(核電站),可控核聚變所不僅其所釋放的單位能量要遠超前者,同時它還不會產生難以處理的核廢料,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清潔核能。除此之外,由於可以在海水中提取反應所需的氘元素,所以這一核能利用方式也被認為是取之不盡的能源。

也正是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具備著如此多的優點,所以這一技術也被看作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路線。當然,與巨大的前景相伴的,還有可控核聚變那堪恐怖的技術門檻以及實用化難度。即便在各國爭相投入大量精力的背景下,這一技術的實用化依舊很遙遠。

儘管離實用化仍有一段距離,但十分幸運的是,中國在這一黑科技的理論研究以及實際執行方面,始終是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如果中國能在這一研究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麼必然將徹底解決困擾著現代社會多年的能源緊缺問題,其未來絕對值得大家期待。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火星男孩的預言:2020年地球會發生災難,這算預言應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