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聰
在科幻電影《盜夢空間》中,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盜夢者能夠進入他人夢境,可以與他們互動並從對方潛意識中竊取機密資訊。
但是現在,這個看來非常科幻的情節距離現實只有一步之遙了。研究人員第一次與睡夢中的人進行了“交流和對話”,來自四個實驗室和36位參與者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可以在睡夢中接收和處理複雜的外部資訊。
這項研究以:Real-time dialogue between experimenters and dreamers during REM sleep 為題,發表在 Cell 子刊 Current Biology 雜誌。
清醒夢境(lucid dream)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夢境體驗,做夢者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夢境中,甚至進一步控制夢的內容,這種現象在公元前四世紀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中首次被提及,自1970年代以來,科學家在快速眼動(REM)睡眠期觀察到這一現象。
據統計,有50%的人至少經歷過一次清醒夢境,有大約10%的人每月會經歷一次及以上的清醒夢境。
儘管清醒夢境比較少見,但透過訓練可以增強這種識別自己處於夢境中甚至控制夢境某些方面的能力。之前有少數研究試圖透過光、衝擊和聲音等刺激與正在清醒夢境中的人進行交流,以“進入”他們的夢境,但這些研究只記錄到了輕微反應,並不涉及複雜的資訊傳遞和交流。
來自法國、德國、荷蘭和美國的四個獨立研究團隊試圖更進一步,在人們做夢時與之建立複雜的雙向交流。
研究團隊招募了36名志願者,其中包括一些經驗豐富的經常經歷清醒夢境的人,以及其他一些之前從未經歷清醒夢境,但每週至少記得一次夢境內容的人。
研究人員首先透過解釋清醒夢境的工作原理,並演示在睡夢中會表現出的線索(聲音,燈光或手指敲擊),來訓練他們如何識別自己是在夢境中。然後透過對話和詢問睡眠者在訓練中從未聽說過的問題。
實驗所需的睡眠被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有些是在晚上的正常睡眠時間,有些則在清晨。從口頭提問到閃爍的燈光,每個實驗室使用不同方式與參與者交流。參與者被告知要進入清醒夢境,並透過以特定方式(例如向左移動眼睛三次)來回答問題。
當參與者入睡時,研究人員透過配備有電極的腦電圖頭盔來監測他們的大腦活動、眼睛運動和面部肌肉收縮。
在總計57人次的睡眠測試中,有6個人報告了共15次清醒夢境。
在這些測試中,研究人員問詢夢境中的參與者簡單的是或否問題或數學計算題,參與者們使用微笑和皺眉來回答是否的問題,使用移動眼睛次數來回到計算題答案,而德國試驗團隊則使用符合摩斯密碼的方式移動眼睛回答問題。
研究團隊總計向處於清醒夢境中的人提出了158個問題,其中18.4%回答正確,3.2%的回答錯誤,17.7%聽不清楚,還有60.8%的問題沒有答覆。
研究團隊表示,這些資料表明,與睡夢中的人交流雖然困難,但確實可行。不同的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的交流方式,這表明了實驗結果的嚴謹和可靠性。
在問了幾個問題之後,這些睡夢中人被喚醒,並要求描述剛才的夢境,一些人記得這些問題是夢境的一部分:有人描述說是在汽車收音機中聽到了數學問題,有人描述是在聚會上聽到問題。
傳統上,睡眠被定義為大腦與外界斷開連線,是一個不瞭解外界情況的狀態,這項研究對睡眠的基本定義提出了挑戰。
該研究的領導者之一,美國西北大學認知神經學 Ken Paller 表示,到目前為止,在夢境中去改變人們的想法仍然是一種科幻。儘管如此,他認為這項實驗是與夢境中的人進行交流的重要的第一步。他把它比作人類第一次使用電話交流。
Ken Paller 認為,做夢者在夢境中是生活在一個“完全由大腦中儲存的記憶構成的世界中”。現在,科學家們似乎已經找到了與這個世界中的人進行交流的方法。
從長遠來看,這項技術有望用於睡眠治療,解決人們的創傷、焦慮、沮喪等問題,甚至還能透過睡夢中的“對話”讓人在睡夢中解決問題,學習新技能。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