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了解比毫米小的尺寸單位。毫米mm以下的單位是:絲米dmm、忽米cmm、微米μm、奈米nm。這其中毫米的千分之一是微米。微米的千分之一是奈米。最近這些年,奈米的概念非常火。其實奈米的大小已經是分子和原子層面的尺寸。微小攻擊顆粒的直徑在60到130奈米之間,平均直徑為100奈米,即0.1微米。但是微小攻擊顆粒並不能完全單獨生存,必須依附在某種比它大的物質上,比如飛沫、飛沫核、塵埃等。這有點像人在太空中並不能獨立存活,必須依靠飛船,最低檔次也要穿個艙外航天服,其實也是一種小飛船。因此微小攻擊顆粒不論依附於何種媒介,其顆粒大小都是數倍到幾十倍,比如飛沫及飛沫核的直徑一般大於5微米。水分子直徑,大約0.4奈米;氧氣分子直徑,大約0.346奈米,比水分子略微小一點。PM2.5指大氣中不大於2.5微米的顆粒物,又稱入肺顆粒物。
那麼什麼是無紡布呢?無紡布就是不需要紡織的布。說他是布似乎也不是特別準確。這其實是一種介於紙和傳統布匹中間的一種產品。傳統的布匹,不論是棉布、絲綢還是化纖布,都首先要有線或者絲,然後再通過經線和緯線的疊加,紡織成布匹。這種有規律紡織而成的布匹和絲綢中間的空隙在顯微鏡下放大來看,其實是很大的,也就是10微米以上,擋不住細小灰塵和飛沫。而大多數紙張在造紙過程中是不需要紡織的。只需要在紙漿池中從用工具抄上來再晾乾,木質纖維就能自己相互交錯形成紙張。但是這種木纖維之間的空隙大多數很小,甚至小於1奈米,這就造成厚的紙張,能兜住水也不透氣。而既能透氣又能攔截住絕大多數懸浮顆粒物的就只有無紡熔噴布。相當於用造紙的原理來生產布。大多數無紡布比紙張堅韌耐用的多,產量也大。生活中最常見的無紡布,就是溼巾,再就是某些廣告噴繪用布。
拿塊溼巾實驗一下,就會發現比紙張結實,像布又不是布。無紡布沒有經緯線,剪裁和縫紉都非常方便。多采用聚丙烯pp材質粒料為原料,經高溫熔融、噴絲、鋪綱、熱壓卷取連續一步法生產而成。短纖維或者長絲進行定向或隨機排列,形成纖網結構。無紡熔噴布又是無紡布中相對比較高檔的品種,具有很好的過濾性、遮蔽性、絕熱性和吸油性。醫用面罩和N95都是由紡粘層、熔噴層和紡粘層的多層結構。誰誰家是當今全球最大的無紡布和無紡熔噴布的生產國,也是聚丙烯原料的最大生產國,過去幾乎無人注意,甚至一度被認為是“落後產能”;但是現在卻成了戰略物資。因此即使超級大國把一些品牌MASK的生產線搬運回其本土,也沒多大實際意義。因為後面還有一整套龐大的產業鏈是搬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