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茅臺酒廠總工程師王莉女士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一事引發網路較大爭議。如何看待此事?我覺得將此事與前不久饒毅質疑裴鋼學術論文造假一事放在一起,可能看得更清楚些。兩件事情至少表面上有一個微弱的聯絡:2011年饒毅曾經宣佈,自己以後不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看,都與中國的院士有關。
首先,如果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隊伍中有濫竽充數的,如果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評選有不公開透明、暗箱操作的,是否就應該全盤否定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制度?在我看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也就是說,如果有證據顯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的院士遴選有不合理甚至見不得人的貓膩,應該想辦法改進才對,而非以永遠退出院士候選的方式表達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制度全盤否定的態度。2018年饒毅成為西湖大學的校董。我們是否應該多一點思考的方向?
其次,釀酒之類的技術專家能否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有人說菸酒不利於人類健康,所以沒必要評選院士。這個說法沒道理。且不說核技術的危害,DDT還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菸酒的害處比DDT更大嗎?再說,院士不能將其危害減少或消除嗎?
還有人說這類技術不重要,所以沒必要成為院士。此類觀點還舉例說,如果做茅臺酒的能成為院士,那麼做老乾媽、王致和的都應該成為院士。這種說法有點胡攪蠻纏。釀造是一大類技術,釀酒只是其中之一。釀造涉及微生物技術,應用面很廣。此領域產生一位或多位院士,我覺得只要水平夠格,行業不應該成為問題。
以此類推,茶葉、絲綢、陶瓷、水稻等行業,中國自古以來領先世界,外國人在此領域沒有專家,沒有院士之類的地位和榮譽,絲毫不應該影響中國對此的決策。中國以院士的地位和榮譽,鼓勵中國特色的中國製造更多更好,甚至行銷世界,這是大大的好事。換句話說,如果今天有茶葉專家用中國製造的茶葉在國際市場上打敗立頓,讓中國茶成為世界第一,我覺得給一個院士榮譽都不夠。雖然我不喝酒,但想象一下有朝一日歪果仁都以喝茅臺為榮,對比中國人以喝法國葡萄酒為榮,那種快樂無以言表。中國的科技成就不應只表現在大國重器,同樣也應表現在日常民生。
第三,在中米關係的大背景下看上述輿論事件。
中米關係近年來不好,不用展開說明。但我想提醒一下,米國對中國的諸多不滿中,科技是主要一項。從《中國製造2025》到中興、華為、孟晚舟,從驅趕中國赴米留學生到最近聲稱要對中國發動“科技冷戰”,很顯然,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是當今米國的心頭之患,科技是米國的鎮國之寶,如果被中國接近或趕上了,米國上吊的心都有。因此,與院士有關的輿情,在我看來涉及到“科技冷戰”。
將中國科技界說成一團糟,將中國的科技人員描繪成造假、沒水平、沒價值,對於米國有多種好處,例如,它會影響中國的年輕人投身國內科技領域,既然米國科技界既公正又賺錢,中國的科技精英是否都會向米國流動?西方國家親華的科技人才是否就會對來華工作猶豫再三?再如,中國科技界、科技人員都那麼差,中國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科技企業融資是否就困難了?中國的科技產品在全球的市場需求是否就被壓縮了?米國的科技產品是否就更容易開拓市場了?諸如此類多了。
事實上,饒毅昔日的親密合作者方是民乾的就是這種事:以科學打假為名,行抑中揚米之實。方是民的兩個凡是很清晰:凡是中國的都不好,凡是米國的都很好。例如,最近有些腦殘臺蛙說要將從米國進口的“萊豬”賣給大陸,意思是說,他們知道米國“萊豬”用瘦肉精,對人有害,但迫於米國壓力,不得不進口,自己又不想吃,所以腦殘臺蛙說:拿去禍害大陸吧。事實上,腦殘臺蛙的這個高論,很多年前方是民就已經在國內公開提了。那時候,饒毅還從方是民手中得了一個大獎。
中米科技競爭不光在實驗室裡,同樣在輿論場。看不清這點多是瞎起鬨。
最後強調一下,中國科技界的確存在問題,但我們最需要的是改進和提高,而不是抹黑和打擊。